過去五年中,云計算取得了跨域式發展。無論是復雜的混合云,還是相對簡單的無線云,云產品已越來越豐富,并且落地的案例越來越多。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企業的電子郵件和文件存儲都在使用基于云的產品。一些B2B的企業也在采用云通訊或者SaaS的形式提供服務。Salesforce, Google, NetSuite等類似的公司也在制定云行業標準。
而隨著物聯網(IoT)的落地開花,數以百萬計的設備產生的數據必須要進行存儲、處理、分析和共享。雖然我們已經解決了文檔文件、電子表格和圖片的存儲問題,但大多數人不可能在家啟動Linux服務器存儲更瑣碎的數據。正是這個原因讓筆者相信,2015年電商云服務一定要和物聯網進行深度整合。
消費類產品一般基于互聯網進行報告,生成日志數據,在一過程中,需要一個底層基礎設施來支持自動化處理和災難恢復。谷歌Google Drive的藍圖是通過云的方式幫助用戶保存文件,而不是保存在用戶的硬盤。然而,物聯網能創造更多的數據,不只是每周每個設備如何處理1 GB以上的數據的問題。假設未來每個家庭將有200個智能設備,顯然數據量是無限擴張的。要想存儲這些數據,只有谷歌一家公司在驅動,顯然是不夠的。
據Gartner預測,到2020年,物聯網技術將植入260億個設備。而在過去五年中,物聯網產品和服務供應商的營收已超過3000億美元。增長點主要在服務,尤其是支持日益增長的大數據服務。先進的存儲和分析解決方案可以滿足用戶需求,而對存儲容量和可用性進行分析,則可以降低用戶訪問數據的成本,為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
相信,2015年我們將看到一個明顯的分水嶺,分布式數據中心和更靈活的網絡將幫助用戶實現物聯網數據的實時分析。軟件定義網絡和存儲等新的基礎設施技術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云中的數據處理和分析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盡管云基礎設施和云存儲也在過去五年內進行了積極探索,但我們還沒有看到在物聯網方面有更突出的表現。而從當前的數據增長狀況來看,今天的網絡如果不做出快速變革,到2020年的時候,我們根本無法滿足數據處理需求。所以 ,從2015年開始,一些云供應商將提供底層基礎設施,提供海量數據實時處理的報告和日志分析,尤其是一些B2C企業在消費類的產品領域會有更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