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雷軍交流的三個多小時里,我強烈感受到,他依然保持著自己制造最少品類的決心――小米只做手機、路由器和電視。我不認為雷軍花12億來“拉攏”美的,是為了美的的制造能力,雷軍的目的或許是:讓美的成為范例,吸引更多的家電廠商一起合作,從而建立以小米為核心的標準。
這個標準或許不是安卓為基礎簡單的互聯標準,而是一個以適配MIUI更加順暢的產物。在這里將可能發生兩個變化:第一,傳統家電廠商被小米改造,未來也走上“爆款+平價”的道路;第二,遵循小米的互聯標準――盡管這個標準是開放的,但專利池里應該大部分是小米在掌控。小米應該不會以這些專利來挾持行業,但做預防性布局是必須的。
那么問題來了,雷軍為什么要急于用入股的方式“拿下”美的呢?因為現在行業里還沒有這樣的統一的物聯網標準,但并不意味著沒有人試圖跟雷軍搶:京東在建立智能云的過程中提供了一套開放式的物聯網協議,并給合作伙伴提供京東通信的芯片技術和智能WIFI芯片技術支持,從而試圖幫助廠商快速地實現硬件聯網,實現不同智能硬件的互聯互通。
現在,誰做成最大的平臺,誰就是標準。
雷軍則試圖讓“讓小米手機連接一切”做成一個事實標準。他的策略是,投資100家智能硬件公司,讓他們全部傍上小米――目前小米的市場效應正旺,一個極端例子就是小米充電器已輕松成為行業銷量第一,小米手環出貨量超百萬,也是國內第一,就連小米鼠標墊居然也賣了幾百萬。而今年小米手機的銷量預計超6000萬臺,第三季度開始超越三星、蘋果成為單季中國市場出貨量第一,明年的目標是 1個億――哪家硬件廠商會忽視這個用戶群體?而當小米能夠和一切相連的時候,小米就成了一個事實標準。
但是為什么要花12億巨資入股美的?因為除了IT數碼和小家電產品,冰洗空三個白電大類產品也要進入智能物聯網才算完整。雷軍此前曾經和海爾、海信都接觸過。可以想象,家電進入寡頭時代之后,巨頭非常強勢,各家都想成為鏈主――我的硬件為什么不按照我的標準來?海爾、海信自己也有手機產品,從常理看,他們應該更愿意以自己的手機為核心搞物聯網標準。
其實這件事此前在手機安卓亞平臺的建立上已經充分顯現過一回:每家手機廠商都搞一個自己的基于安卓的操作系統,但最終沒有一家能夠通吃,只是形成了更為深刻的割據――由于硬件的過于繁復以及亞平臺的多種多樣,安卓應用開發者們僅適配需求就多達一二百款手機,但給蘋果開發APP則只需要適配一款手機。
雷軍把與美的的合作稱為“里程碑”――因為他需要推出一個成功的案例來推動家電巨頭們開始進入這個游戲,在眾多巨頭觀望和自建圍城的時候,美的或許將成為一個支點,撬動其他品牌的緊迫感。
按照小米的思路推測,今后和美的的項目中,也應該是按照爆款路線進行生產,這種模式將顛覆家電廠商舊有的幾十款產品但價高質量普通的做法。而一旦跟美的的合作具有了示范效應,大家電、小家電必須能與小米手機互聯就會成為一個硬性需求,更何況,不僅僅是小米手機,還有小米路由器和小米電視。這或許意味著,即便一個小家電不受小米手機控制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你不能與小米路由器相連,那么恐怕就很難會被消費者考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