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各樣的場合,我們聽到一位位站在當前互聯網潮頭的巨頭們應許:『未來屬于物聯網』。萬物互聯、或者說物聯網InternetofThings,IoT的時代貌似下一秒就要來到。可是轉頭打量當下業界,你會發現當前的物聯網問題叢生。而其中最嚴重的莫過于兩個:標準林立、諸多產品缺乏應用場景和用戶認受度。
而這兩個問題還是相關的,對立的標準加大了不同廠商設備間數據溝通的難度,繁瑣的開發流程抑制了中小型創業公司進入物聯網領域提供新產品創意的熱情,最終還是損害了物流網設備的可用性。
實際上我們看到以PC為基礎的桌面互聯網,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的移動互聯網都經歷過類似的從混亂到標準的早期年代。2007年之前(甚至之后兩年)各種各樣的智能手機搭載不同的操作系統,罕有應用和數據層面的互通,在這種荒蠻的環境下,缺乏足夠資金和開發經驗的創業公司根本無力進入硬件領域。直到iPhone發布,Google牽頭成立圍繞Android的開放手持設備聯盟,整個業界才開始走向秩序。現在全球每年發布2000余款移動設備,其中90%以上款型運行Android系統,多個市場也不斷涌現手機創業公司。
OK,先放下越發無聊的智能手機產業,我們回到對物聯網的討論。如何跨越當前的標準障礙?再創制一套統一前面所有標準的標準?那不過是又一個新標準而已。也許從系統入手會是個好選擇。這就是為何當我看到ARM發布的物聯網使用的操作系統mbed OS時顯得有些激動:屬于物聯網的Android來了?
mbedOS是什么?
ARM是一家隱于幕后的公司,盡管全球95%的智能手機里都運行著使用ARM架構的處理器,但大家對它不夠熟悉,我們更熟悉的是高通、蘋果、三星……其實它們的處理器全部采用了來自ARM的架構。ARM設計架構,將它授權給芯片廠商,芯片廠商據此設計、生產芯片出售給手機廠商使用。當然蘋果、三星、華為既生產芯片又生產手機。
在嵌入式設備領域,也就是物聯網領域,ARM也在走這條路線。與手機架構的A系列相似,根據功耗和用途不同,ARM向芯片公司提供了從Cortex-M0+到Cortex-M7一系列架構。意法半導體之類的芯片廠商據此生產之后,銷售給物聯網設備企業。
而mbed OS就是給所有Cortex-M設備使用的免費操作系統。接受PingWest采訪時ARM物聯網業務副總裁Michael Horne證實mbed OS也可以給Cortex-A手機系列芯片使用,但mbed OS專注于物聯網設備。物聯網的特征是功耗更敏感、設備更小,設置沒有屏幕,使用場景也千差萬別。mbedOS就是把其中通用的部分做好。搭建起連接硬件(hardware)和應用(applications)之間的中間層。
mbedOS支持了目前幾乎所有的主流通訊方式:3G,LTE,低電藍牙(BluetoothSmart),Wi-Fi以及6loWPAN,還有物聯網常見的Sub-GHz、ZigBee和Thread等協議。另外還有數據安全方面的加密等。除了免費mbedOS,ARM還提供了服務器mbed server以及系列工具mbed tool,用于數據的搜集、傳輸和管理。
按照ARM的設想,以后物聯網開發者無需『重復造輪子』,使用ARM架構的芯片、使用mbed免費系統,然后直接基于SDK開發應用層就可以。以此來加速開發和產品的進程。更進一步講,如果越來越多的物聯網設備使用mbed OS,即使它們分屬于不同的硬件廠商,它們之間的數據互通將不再成為問題。
可惜它還算不上物聯網的Android
ARM全球營銷副總裁JohnHeinlein在與PingWest等媒體溝通的時候一再強調ARM推出mbed的幾大優勢以及ARM在物聯網領域的發展愿景:ARM的業務模式適用于處理一個廣泛的合作關系,ARM作為商業公司會比Linux基金會更堅決推進,ARM的32位架構優于競爭對手。ARM認為在2018年物聯網芯片將發展成跟移動芯片一樣級別的200億美元市場,而他們希望切走更大塊的市場份額。
但我依然只能對mbed抱持謹慎樂觀態度。目前來看,它還當不起物聯網Android的期望。
首先,mbed仍處于初始階段,目前仍是beta版本,明年下半年才會有正式版發布。
而且mbedOS并非唯一的選擇,ARM官方自己都表示其Cortex-M系列架構芯片仍將繼續支持多種開發環境,使用ARM架構的芯片廠商出品的芯片,也會支持多種環境,mbedOS還只是其中之一。
還有ARM在物聯網領域并沒有移動領域那樣的統治地位。大部分物聯網設備不使用Cortex-M架構,又怎么會使用mbed OS呢?當然如果mbedOS未來足夠成熟可用,也可能吸引更多企業來使用ARM架構的處理器。
在mbed的陣營里,我們看到了多家芯片廠商,以及中國的中科創達這樣的系統方案商。卻沒看到足夠分量的生產面向普通消費者的設備/家電廠商。mbed能否普及,更多還是要看有多少終端設備生廠商接納它。而ARM離它們的距離還是有些遠,高通跟他們更近。蘋果、三星、Google、GE這樣的巨頭們都想搞自己的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