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是德國強國戰略。德國是老牌制造業強國,但在信息化浪潮中卻相比美國落了下風,目前全球市值最大20個互聯網企業中沒有歐洲企業,歐洲的互聯網市場基本被美國企業壟斷。為了振興德國制造業,并在美國互聯網和制造業巨頭聯合重新定義制造業的背景下,德國利用自身在工業軟件、工業電子和制造技術方面的優勢,推出了工業4.0計劃。德國于2013年發表了《工業4.0標準化路線圖》,組建了由協會和企業參與的工業4.0平臺,并將其納入《高技術戰略2020》中,工業4.0正式成為一項國家戰略。
工業4.0解析:打造制造業+物聯網融合新模式。工業4.0可以想象為物聯網從消費服務領域向工業生產領域的擴展。最終形成了終端需求(定制需求)、智能產品、智能工廠、智能物流的完整鏈條。完成這一戰略的核心在于:
①建設一個網絡:信息物理系統網絡(CPS)。CPS可以將資源、信息、物體以及人緊密聯系在一起,從而創造物聯網及相關服務,并將生產工廠轉變為一個智能環境。這是實現工業4.0的基礎。
②研究兩大主題:智能工廠和智能生產。“智能工廠”是未來智能基礎設施的關鍵組成部分,重點研究智能化生產系統和過程以及網絡化分布生產設施的實現。“智能生產”的側重點在于將人機互動、智能物流管理、3D打印等先進技術應用于整個工業生產過程。
③實現三項集成:橫向集成、縱向集成與端對端的集成。工業4.0將無處不在的傳感器、嵌入式終端系統、智能控制系統、通信設施通過CPS形成一個智能網絡,使人與人、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以及服務與服務之間能夠互聯,從而實現企業內部、企業之間以及整個價值鏈的橫向、縱向和端對端的高度集成。
中國的工業4.0之路:兩條腿走路。李克強總理今年10月訪問德國時簽訂了《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希望在工業4.0方面和德國加強合作。而我國的工業4.0道路需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高端裝備制造的國產化和自動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我國目前對外技術依存度仍較高、工業自動化率較低,因而在為生產制造設備裝上大腦之前,需要提高這些設備的國產化率和自動化率;另一方面,我國在物聯網上已經提前布局,2012年2月14日,中國的第一個物聯網五年規劃——《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由工信部頒布。從智能安防到智能電網,從二維碼普及到“智慧城市”落地,物聯網正四處開花。明年伴隨十三五規劃大年的到來,預計無論是可能推出的《裝備制造2025計劃》,或是物聯網細分領域的十三五規劃都將成為明確的自上而下的推手。
五個核心環節梳理受益行業。根據工業4.0的計劃,涉及5個核心環節:①互聯。即CPS智能網絡。②集成控制。③智能生產。④數據處理。⑤產品創新。針對這五個核心環節,受益的行業依次包括射頻識別、物聯網、傳感器、機器視覺、智能機床、云計算、3D打印、可穿戴設備、汽車電子等。相關公司如漢威電子、中航電測、中瑞思創、世紀瑞爾、松德股份、機器人、海得控制、東土科技、寶信軟件、勁拓股份、寶利來、中航重機、銀邦股份、天奇股份、美亞光電、*ST合泰、環旭電子、長城汽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