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爭相投下重金的移動醫療市場,變數一直在發生。
如何將各式可穿戴設備收集的冰冷、離散的海量數據轉變成結構化、持續性的醫療健康信息,“吃螃蟹”的大有人在。
這一次,剛與老百姓網上藥店聯手拓展“遠程問診+移動購藥”業務的春雨醫生將手伸向了健康產業鏈前端的家用醫療器械市場。
昨日(21日),春雨醫生宣布將制定標準服務接口,給可穿戴設備和家用醫療器械廠商提供數據監測和解讀服務。
而這背后,今年8月宣布完成5000萬美元C輪融資的春雨醫生核心業務為醫患溝通,用戶可以通過手機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找到執業醫師進行遠程在線問答。
按照春雨醫生方面提供的數據,目前其平臺上擁有超過3300萬的激活用戶,超過4萬名真實公立醫院醫生,每日提問量最多超過4萬條,并且承諾每個提問將在半小時內100%回復,平均回復時間為3分鐘。
值得注意的是,當下的中國家用醫療器械市場一直發展迅速。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已有200億元的市場規模,預計2015年將達到420億,其中可穿戴設備市場更是成長迅速。
據了解,如今的智能穿戴設備已經可以支持用戶采集心電、血壓、心率、體溫等各種類型數據并上傳到云端,但采集完成的數據價值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即使硬件企業嘗試自行解決服務問題,但大多效果欠佳。
“一方面由于此類設備一直停留在數據采集的階段,缺乏后續專業醫生提供的及時解讀和干預服務;另一方面,單個數據的變化很難對用戶產生實際指導意義,用戶更需根據醫生的建議,提供多種類型的組合數據,便于醫生做出更合理的判斷。”有業內人士這樣解釋道。
而在春雨醫生CEO張銳看來,家用醫療服務分為三個層級,最上層是數據采集,就是現在的各種家用醫療器械和可穿戴設備;中間層是數據整合,如蘋果的Healthkit和國內眾多的第三方數據平臺;下層是基于數據的醫療服務。
“春雨在做的就是把平臺上4萬名醫生的服務能力開放出來,對接各類數據采集設備,真正為用戶提供一個結果,而不僅僅是一個數據采集過程。”張銳這樣告訴包括《第一財經日報》在內的媒體。
按照張銳描繪的場景,用戶購買春雨醫生的相關產品套裝后通過關聯賬號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可以便捷地查看自己通過家庭醫療器械測量出的實時數據。而春雨智能監測系統會根據醫生提供的專業標準進行數據監測,一旦數據出現異常,春雨將第一時間提醒用戶,并提示用戶向醫生尋求專業化幫助,便于醫生及時做出干預行為。
對于家用醫療器械的生產廠商而言,這樣的合作的確是個不錯的機會。
“盡管益體康的心電儀國內銷售成績不俗,但是一年的銷量也只有幾萬套,相比之下血壓、血糖儀的銷量可以達到幾百萬套。最主要的原因是用戶認為心電圖數據并不能像血壓、血糖一樣直觀明了,而春雨在這一點上幫助了我們。”益體康創始人周钷這樣告訴記者。
不過,由于服務接口的復雜性,張銳也坦言,現在并不是所有硬件都可以直接接入春雨的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