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書中,杰里米·里夫金探討了極致生產力、協同共享、產消者等全新的概念,詳細地描述了數以百萬計的人生產和生活模式的轉變。他認為,“產消者”正在以近乎零成本的方式制作并分享自己的信息、娛樂、綠色能源和3D打印產品。他們也通過社交媒體、租賃商、合作組織以極低或零成本的模式分享汽車、住房和其他物品;學生更多地參與到基于零成本模式的開放式網絡課程……
里夫金分析認為,在數字化經濟中,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同樣重要,使用權勝過了所有權,可持續性取代消費主義,合作壓倒了競爭,“交換價值”被“共享價值”取代。他甚至預言,“零成本”現象孕育著一種新的混合式經濟模式,這將對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零成本社會:中國如何引領世界走向
物聯網時代和共享經濟
杰里米·里夫金
一種新的經濟體系正在登上世界舞臺。協同共享伴隨著市場經濟蓬勃發展,并開始改變我們組織經濟生活的方式,它極大地縮小了收入差距,使全球經濟民主化,并在21世紀上半葉創造了一個在生態上更具可持續性的社會。
新聞中不斷報道中國有望在2014年底替代美國成為第一大經濟體,因此,新經濟范式的出現變得更加迫切。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技術基礎設施為通信、發電、物流和運輸改善推波助瀾,使這些領域在速度和容量上都有所提升,同時增加了經濟活動潛在的商業影響力,使商業生活走出小區域,走向全州市場、全國市場,乃至全世界市場。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提高了生產效率,大大降低了能源生產、產品和服務的邊際成本。更廉價的能源、產品和服務大大刺激了消費者需求,使就業率激增,從而提高了億萬人的生活水平。
如今,在市場經濟的各領域中,一種新的經濟范式正在演變,這種新經濟范式可能進一步降低邊際成本,使之接近于零。這讓許多商品和服務近乎免費,并能協同共享。在過去10年里,億萬消費者轉變為互聯網產消者,開始在網上以接近免費的方式制作和分享音樂、視頻、新聞和知識,這就削弱了音樂業、影視業、報業、雜志業和圖書出版業的收入。因而,零邊際成本現象在整個信息商品產業中鋪就了一條“毀滅之路”。英國和美國是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引領者,而中國則通過打造物聯網基礎設施和相應的協同共享機制,將目光投向了第三次工業革命。2010年,由于經濟實力躍居世界領先地位,中國宣布了架設物聯網的計劃,聚焦智能能源互聯網和自動化物流與運輸網絡,旨在將其與通信網絡聯網,建立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基礎設施。中國政府預計在2015年前投資8億美元初步打造物聯網。中國工信部預測,到2015年,物聯網市場額將超過800億美元,2020年將超過1660億美元。
2013年12月,中國政府還在另一方面邁出了巨大的一步——宣布正在投入820億的前期資金,建立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分布式“能源互聯網”,該互聯網將成為物聯網技術平臺和基礎設施的核心。根據該計劃,在全國范圍內的街道和社區中,數以百萬計的個人以及成千上萬個企業都將能夠參與進來,以接近于零邊際成本生產自己的太陽能和風能綠色電力,并將其分享在全國能源互聯網上。
此外,中國還在發展3D打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正在使用3D打印技術制造復雜的火箭和衛星零件。2014年,另一家中國公司Winsun僅在 24小時內就利用廉價的可再生材料建造了10座小房子。建造這些房子需要的人力勞動非常少,每座房子的成本不到5000美元。這樣一來,就有可能在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以接近于零邊際成本制造數百萬座造價低廉的房屋。2014年,中國最大的小型商用和家用臺式3D打印機生產商太爾時代科技公司發布了其最新款的便攜式桌面3D打印設備“UP!”。該公司與美國領先的3D打印機生產商齊頭并進,同時也展開競爭,有望在未來幾年占據全球市場相當大的份額。
從生產力發展上來看,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貢獻很可能遠遠超過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數十億人和數百萬組織連接到物聯網,從而使人類能以一種從前無法想象的方式,在全球協同共享中分享其經濟生活。這個連通性的轉折點甚至有可能超過20世紀電氣化所帶來的經濟活動,以及隨之產生的電話、廣播和電視的傳播。
即使我們對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基礎設施進行升級,也不可能為效率、生產力和經濟增長帶來任何大的提升。化石燃料能源已經成熟,市場價越來越高。內燃機和集中電網等這些能源驅動型技術所能貢獻的生產力已經被充分開發,繼續開發的潛力不大。
然而,包括我的一個全球咨詢集團在內的一些機構所進行的新研究表明,隨著向物聯網平臺和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轉移,在未來40年內,總能源效率有可能增長到40%或更高,并且在本世紀下半葉實現前所未有的生產力增長。
思科公司預測,到2022年,物聯網所節約的成本和產生的收入將達到14.4萬億美元。通用電氣在2012年11月發表的研究中稱,到2025年,智能工業網絡可能實現的效率提升和生產力進步將幾乎覆蓋每個經濟領域,影響“大約一半的全球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