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安裝上農業物聯網,通過氣象要素感知元件,安徽省宣城市養賢鄉仁義村養蝦能手姚成合可輕松獲得水溫、水位、溶解氧濃度和PH值等數據。9月23日,記者從安徽、天津農業部門了解到,在“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建設一年多以來,當地氣象部門利用專業優勢,在軟硬件建設上幫了大忙。
農業物聯網是指在大棚控制系統中,運用物聯網系統傳感設備,采集農業生產信息,實現對農作物生長環境的遠程控制。去年,農業部在安徽、天津、上海3省(直轄市)實施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天津、安徽分別作為設施農業、水產養殖和大田生產物聯網試驗區,物聯網建設與氣象關系密切。當地氣象部門也開展了一系列服務。”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公共服務處副處長張迪表示。
目前,天津已建成國內首家省級農業物聯網綜合應用平臺。市氣象局為之搭建一系列系統,包括日光溫室氣象監測與災害預警平臺、設施農業生產環境實時監測與智能調控系統、溫室揭簾時間預報模式等。它們能實時監測溫室內外氣溫、濕度、光照等多個要素,自動報警,還能通過計算為農戶提供更加合理的溫室揭、蓋簾時間。
在安徽,省氣象局已與20多個農業物聯網示范點進行對接并開展應用服務,通過農業物聯網平臺為水果、蔬菜、水產、畜牧等行業提供服務。安徽省農村綜合經濟信息中心副主任程文杰說,目前,安徽農業物聯網還處于示范階段,主要服務于農產品的生產領域。今后將在綜合服務平臺中融入更多氣象數據,加強對物聯網示范點農業氣象數據的加工分析和服務。
針對農業專用傳感器精度、實用性較低問題,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張合成說,農業物聯網項目要以測得出、傳得快、算得靈、用得好為建設標準,重點在功能設計、核心技術、推進機制等方面求突破。
中國華云氣象集團生產的作物環境感應器在日前舉辦的全國農業物聯網成果觀摩交流活動中受到關注。該公司民品事業部經理郭晉川表示:“這些產品經過標定,精度可信,且較專業氣象監測設備便宜,農戶更容易接受。下一步,我們將在豐富監測要素的基礎上試圖改變環境中的氣象要素含量。”
據了解,目前已有8個省份啟動實施了農業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項目。在設施農業、小麥“四情”監測、大田精準農業、畜牧水產養殖中,氣象科技正在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