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告訴自己的智能日程表,下周末要在家中開一個派對,家里的智能機器人會提前把家中清掃干凈,并在客人到達前把茶水加熱到適宜溫度。如果你想去酒吧和朋友狂歡,家中的智能管家會自動哄孩子睡覺。想象一下,未來我們會進入這樣一個極端智能的“物聯網”世界。通過在建筑、手機、機器人、汽車等設備上安裝各式各樣的芯片和不同功能的傳感裝置,人類的生活品質將大大提高。
事實上,“物聯網”概念自誕生至今,已經歷了十幾年。隨著智能硬件的興起,物聯網再次吸引了大眾的眼球。在東芝“智慧社區”首席技術總監竹中章二看來,物聯網時代正迅速到來——在移動社交、汽車定位、零售業、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領域,傳感器和物聯網將像互聯網那樣,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
“未來,智能硬件將不再是一個單一的物品,統一的智能系統應該嵌入到所有產品中。說到智慧城市,我們談論的是融匯、連通的設備和基礎設施,”竹中章二表示,“而過去,無論是水、交通、建筑、能源,各個系統都是相互獨立的。”
如果從分工上理解,互聯網只是物聯網的一部分,著重于IT服務方面。而物聯網因其“連通一切”的特點,具備許多互聯網所不具備的新特性。打個比方,互聯網連接了人與信息,提供的是標準化的服務;而物聯網則融合了各式各樣的硬件與多種場景的應用,服務的內容更豐富,也更具差異化。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企業也不得不跟上形勢,變革其原有的商業模式。有不少業內人士稱,物聯網將重新定義制造業的整個產業鏈,并改變從業者的競爭策略。
首先,企業將從硬件制造向“軟硬結合”轉變。在物聯網時代,單純的物理組件不再適用,取而代之的是融合了處理器、傳感器、軟件和數字用戶界面的復雜系統。第二,企業生產的產品將由單品向云端靠攏。當智能硬件連向云端時,位于云端的數字組件將延展智能硬件的各項功能,并能加速服務,促進產品迭代創新。一個簡單例子是,如果能將人們常用的音樂播放系統的核心功能從產品移至云端,就可以顯著簡化產品設計,不必再像傳統笨重的音響設備那樣,受制于時空限制。
與此同時,企業創造的價值將從產品轉向服務。過去,企業往往注重在銷售產品上獲得最大回報,但在物聯網時代,這種“以產品為中心”的商業模式將被大大削弱。制造商必須把產品與服務集成起來,利用服務在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實現新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也許一個物聯網產品不必建立一個龐大的平臺,但一個完整的服務系統是必不可少的。這個系統除了處理人機交互,還要為用戶提供完整的服務鏈。“但問題是,每家公司都在嘗試和推出自己的系統,而物聯網到底應該使用哪套系統,目前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竹中章二稱,“這個標準需要政府去推動。試想一下,如果每個公司都各行其道,那么連通一切的愿景就無法實現。”
竹中章二表示,就目前而言,物聯網的差異性造成很難出現一家獨大的平臺型企業,但各個領域仍會冒出很多有完整生態系統的物聯網企業。這些企業不一定是巨頭,一些創業型的小公司同樣有大量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