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現象,國家先后出臺了多項政策,但效果還是不理想。我們應反思:原來是否過多地在銀行身上兜圈子?好像銀行是問題根源,為什么不逆向在企業身上另辟蹊徑呢?
對銀行來說需要考慮資金的安全性、效益性、流動性,但銀行更關心資金的安全性。當前經濟下行,中小企業普遍不景氣,風險引來惜貸,銀行追求 “穩”,即離不開抵押與擔保。原先一段時間銀行也想打破這種模式,創新出聯保貸款制度,但在實際運用中凸顯出很多問題,聯保“連坐”致使很多優秀企業被拖垮。同時,出口萎縮、內需不振、資產價格回落等因素都使銀行更加保守,對抵押品的要求也就更為苛刻。7月份社融和貸款劇烈萎縮,加上8月上半月貸款投放低迷,都表明這種萎縮在持續,其中部分原因肯定在于銀行惜貸,但深層次的探究應包含市場的資產價值縮水抵押品也隨之縮水,導致抵押品短缺。
種種情況表明,市場、銀行、宏觀經濟都存在著不利于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但剔除這些因素,我們可以變換一種角度來思考中小企業融資方法的可得性,中小企業融資難主要是賬面不準確、抗風性能力差、缺少抵押品等這些問題,所以與銀行的融資對接就顯得很困難,但如果像解數學題,找到共性的東西就很容易破解。譬如中國人民銀行在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同時,又設立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平臺,依據《物權法》建成應收賬款質押登記公示系統,這就是很不錯的信用理念,跳出不動產抵押的那種固有思想。運用中小企業產品普遍具有動產性質,也就是如果企業的動產可以作抵押,那么閑置的動產就能起到不動產的作用,動產就能成為企業和銀行的共性關系,那么融資難問題就很可能迎刃而解,企業對銀行來說就不再是信息孤島。
這個平臺實踐中要讓銀行與企業都能接受,這就要市場提供一個雙方能夠合作的那種場所,一種模式是當前建立的應收賬款服務模式,但應收賬款只是表示企業在銷售過程中被購買單位所占用的資金,也表明企業的產品已經銷售,但企業的半成品或庫存的存量產品怎樣來獲取銀行貸款呢?這就需要另一種模式,即對企業庫存現場能夠遠程直接接受銀行實時監管,通過GPS定位云端管理,來實現動產的抵押平臺。使銀行能通過物聯網的貨物質押系統,實現動產的全程無遺漏環節的監管。這種平臺突出的是銀行對物的監控,如果銀行能掌握中小企業的動產情況,動產也就成了銀行能控制的不動產。所以只要把互聯網與物聯網嫁接到銀行業務中,利用現代科技,掌握企業的動產流動方向,實現虛擬與實體的融合即可。
這種信貸方式可以普遍被銀行接受,因為這可以使貸款事后預警也變成事前預警,原先銀行都是對貸款人的人品、貸款用途、抵押物等進行審核,工作量很大,放款時間長,很多企業因時效性而喪失賺錢的最佳機會。銀行自身也難以真正跟蹤企業的用款情況,貸款流向國家明令禁止的行業或如青島騙貸事件,表明銀行預警能力差,風險控制不易。如果用物聯網的形式來控制企業,企業的動產每一步都在銀行掌控之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就得到根本改善,就有利于解決惜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