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英特爾、三星所主導的開放互聯聯盟OIC于2014年7月成立,決定要跟美國通訊芯片設計大廠高通(Qualcomm)主導的ASA聯盟 (AllSeen Alliance)分庭抗禮,這說明了隨著物聯網龐大商機的出現,廠商為了主導物聯網標準,正進行一場看似“讓不同物聯網設備互通,但最后連這兩項標準都無法互通”的標準競爭。
建立一套物聯網共同標準規格最終目的在于解決最基本傳輸協議的問題,使得各種裝置無縫互連,以加速物聯網產業發展。不過,兩派規格戰役未分出勝負之前,加上蘋果與谷歌兩大品牌公司,可能自定義標準,是否會影響物聯網發展速度,有待商榷。
拓墣認為,隨著OIC與ASA形成兩大物聯網標準競爭后,似乎人們都以早年錄像帶大帶VHS與小帶Beta之爭霸戰,或者以Blu-ray與HD DVD制式之爭相提并論,其實這犯了一個謬誤,那就是VHS與Beta,或者Blu-ray與HD DVD之爭,是因為市場決定技術的發展走向,必須從這兩個標準中挑選,產生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情境。
但在剛剛興起的物聯網市場,即使高通主導的ASA,或者英特爾、三星主導的OIC都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因為還有兩大廠商蘋果與Google都沒表態,甚至一些新創公司Spark Labs也有不同想法與作為。所以,未來的物聯網標準之爭,是否仍由市場抉擇某個標準成為主流,還有待市場檢驗。
無論是從半導體廠商角度來看,或者電信設備商角度,或者從終端產品廠商,或者從軟件平臺廠商,或者從傳統家電廠商來看,物聯網的確是一個很龐大的商機。這一個商機的前提在于,所以事務能夠連結上網,且所有事務之間可以透過某種形式標準互通,甚至交換訊息,再透過云端、大數據等服務的整合,就會變成一個很大且很美的“物聯網大同世界”。
從想象的角度來看,擁有某種形式標準的物聯網的確擁有很多想象空間,可是從實際運作來看,其實廠商要真的達到物聯網的大同世界,還真的很困難,因為廠商不僅想賺取些微毛利。
以家電、汽車與ICT產業為例,都爭先恐后想成為主角,然而就是因為家電、汽車與ICT廠商看的視野與角度不一樣,所以商機主導權爭奪戰,沒有個3~5年是不可能達成合作協議的。
即使廠商都將這場夢講得跟真的一樣,但一個產業的形成其實需要的條件太多,Cisco、Qualcomm、Microsoft、Intel、 Samsung、Broadcom都無法真實建構這一個大夢,因此這也是為什么蘋果與谷歌想利用iOS與Android嘗試建構一個物聯網生態體系的原因。
就算是蘋果與谷歌也沒有把握,物聯網的走向也會追隨著其規畫的腳步走。
畢竟物聯網仍在萌芽期,需要時間醞釀,短期是不太可能讓物聯網有個明確標準而達到起飛條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