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消息,英國《衛報》發表文章對普適計算浪潮下隱私的未來地位進行評述。文章認為普適計算和Web 2.0時代之間的根本差異讓人們有理由對隱私保持樂觀立場,普適計算的核心要素是個性化和定制,而個別定制過程中,勢必要考慮隱私偏好和控制。隱私的命運與物聯網緊密結合。如果普適計算的實現能夠以一種開放、多元、創新、富含價值的方式進行,隱私也許就能擁有轉敗為勝的機會。
以下為全文內容:
隱私是當前高科技世界的一個熱點話題。我們即將迎來普適計算時代(Pervasive Computing),在這個全新的世界中,可以想象這樣的場景,數十億相互連通的設備、系統和服務,不斷處理著個人數據,而隱私將何去何從? 在商業互聯網時代的早期,隱私權已經陷入堪憂境地,悲觀主義者概言之,“隱私已逝,永別了。”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互聯網是復雜的、捉摸不透的。有些人可能已經模糊地意識到,他們的個人數據被剝開保護外衣,自己的搜索歷史被追蹤,在網絡上的瀏覽記錄被翻查。
當前的在線服務,尤其是跨平臺的技術提供商,幾乎未能為人們提供能夠有效保護和控制個人信息的途徑。
一個重要的問題是,隨著普適計算時代的到來,對隱私的捍衛能否登上一個臺階。物聯網成為堅實基石,普適計算將技術與現實世界無縫鑲嵌,使科技產品與物理環境互聯互通。
如果互聯網是一切的基準平臺,那么這個高度互通的新世界只會讓隱私陷入更糟糕的境地。
更多的服務和產品意味著將生成和交換更多的數據,從而使數據在數量上增多,并變得更加復雜,這可能會導致人們控制數據的力度下降。隱私則成為可悲的犧牲品。這是一種合理的假設。
知名的技術供應商擁有著用技術影響世界的強大力量和濃厚興趣,隱私只能在夾縫中勉強求生。數以十億計的芯片、傳感器和可穿戴設備則是謀殺隱私的利器。許多有關未來隱私何去何從的預測都體現出這種悲觀色彩。
但我們仍有保持樂觀的理由。普適計算和Web 2.0時代之間的根本差異賦予了我們一絲希望。
第一個區別是,普適計算時代使許多技術成為人們所熟悉的有形形態。這有助于用戶對隱私問題產生更直觀、更具體可感的認識。例如,人們不難理解,按時間查看網絡瀏覽歷史和谷歌眼鏡完全是兩碼事。
對隱私的警覺意識的提高可以激發人們采取行動捍衛隱私,這就是希望所在。 第二項區別在于,技術本身可以激發人們的行動。Web 2.0提供的產品往往是一刀切式,無視個性需求。普適計算是由個別需求為核心動力,注重個性化的、以人為本的服務和體驗。在這種理念下,普適計算背后的技術也有望為人們提供控制個人數據的機會。
告別Web 2.0的隱蔽和抽象 人們意識覺醒,并開始強烈抵制Facebook、谷歌和其他以用戶數據為產品內容的技術供應商,但走到這一步竟歷時數年。這是由web服務在數據收集方面固有的隱蔽特性所造成的。
從互聯網到物聯網的邁進,技術在許多方面從抽象和隱藏,向根植于現實世界的明朗形態轉變。 在現實世界中,人們根據地點和場合,來判斷應采取什么合理行為。例如,在酒吧中的某些行為在會議中不見得合適。
隨著技術成為物理空間的一部分,違反社會規范的行為變得更易為人所見,新規范的產生將圍繞以技術為基礎的互動。這轉而能使隱私問題變得更加顯著和緊迫。
不妨以谷歌眼鏡為例,它的研發旨在拉近數字和物理空間的距離。但在谷歌發布這款產品之前,就引發了限制使用谷歌眼鏡的倡議活動,新詞“glasshole”隨之誕生。這個詞形象地描繪了那些擁有谷歌眼鏡之后、因沉迷與產品互動、忽略周邊世界而招人討厭的人。如今酒吧、餐廳、脫衣舞俱樂部和電影院均已禁止使用谷歌眼鏡。
谷歌眼鏡問世后,將從隱私、經濟和法律角度對人們產生什么樣的影響?人們很快就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存在,并積極應對。這一現象是Web 2.0世界所缺失的,這預示著全新的物聯網的發展和演變將與過往有所不同。
個性化和定制 除了有形可見,普適計算的另一核心要素是個性化和定制。 物聯網不只是關乎與互聯網連通的冰箱,它涉及的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的設備,這些設備將擁有聯網和物理嵌入的特性。。
普適計算的目標是,所有東西在被不同用戶使用時,可以產生不同的使用方式和體驗,以實現個性化和定制。可以想象這樣一種情況:客廳里的網絡攝像機將能夠發短信給你,告訴你,你的貓不舒服,正病懨懨地躺在沙發上。
例如,安裝了嵌入式傳感器的廚房設備可以讓用戶各取所需,一個用戶可能用的是精確控制烹飪的功能,而另一個用戶則可能用來遠程監控老人的食品消耗情況。
對Web 2.0,或哪怕是當前的移動應用而言,它們服務和功能純粹由提供商定義,用戶幾乎沒有選擇,只能去適應。與它們相比較,物聯網的理念不失為一項巨大轉變。為了充分利用下一代技術,物聯網應該適應與物、人、地點、時間相關的不同喜好,并根據這些偏好來定制功能。
普適計算將個性化視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諾,將為用戶提供真正的隱私保護。而個別定制過程中,勢必要考慮隱私偏好和控制。
這些能否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主要的推進者。如果技術的開發是在少數幾個主要供應商的高墻之中進行的,只會令人們產生隱私重獲保護的錯覺,并最終被他們所謂的規則所約束。他們一貫如此。
這不僅不利于隱私的保護,而且會妨礙和限制新興技術前景的潛力。
隱私的命運與物聯網緊密結合。如果普適計算的實現能夠以一種開放、多元、創新、富含價值的方式進行,隱私也許就能擁有轉敗為勝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