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物聯網技術,買主用手機就能看到豬的成長視頻,在此基礎上建立的質量追溯體系能對買主負責到底。”6月13日,崇州市黎壩村“西蜀巧妹”生態養殖場負責人簡軼告訴記者,豬場采用智能化管理,受到消費者歡迎,雖然距離出欄還有一段時間,但豬場已有30多頭豬被認養了。
崇州市農發局副局長王志良介紹,在崇州市榿泉鎮農業服務站安裝了智慧農業綜合服務平臺,囊括了農業資訊、農業質量追溯系統、農資與農產品交易系統等內容。智慧農業在生產環節的精髓就是實現農業種養殖的智能化管理,從以前靠人工經驗,轉而靠計算機程序,實現精準操控,減少經營風險。
作為年出欄商品豬百萬頭的生豬大市,崇州從這一優勢產業率先破題,探討智慧農業的可行空間。崇州市農發局農村經濟信息中心主任朱山告訴記者,以生豬養殖為例,該產業有市場和疫病兩大風險,市場雖不可控,但疫病多少還能有些防控能力。
“通過和成都提供物聯網技術的科技公司協商,我們給豬娃的飲水槽安裝傳感器,再往他們腳上套一個內部載有電子芯片的塑料環,就像公交系統用的智能IC卡,通過磁感應,統計他們飲水次數,如果數量上有異常,可能就是發病征兆。”先期將對1-2個圈的幾十頭豬做試點,如果效果好,再進行推廣。
此外,記者看到豬圈里已安裝了無線采集器,對硫化氫、二氧化碳等氣體排放量進行實時監督。業主不必被拴在養殖場,通過遠程終端便可實時調節以上氣體濃度、空氣溫度、濕度等。疫病、環境控制好,抗生素就用的少甚至不用,豬肉就能吃得更放心。
王志良介紹,崇州今年6個申報單位中,“西蜀巧妹”、“巨星”兩家生豬養殖企業入選試點單位。在自己投資60萬元的基礎上,由成都市給予最多不超過60萬元的資金補貼。
“智慧農業對于企業是個新賣點,剛剛放出消息,我們便接到了20多個訂單,對產品品質和公司品牌的提升都有好處。”簡軼說道。
“今后,該平臺應該向種養條件更苛刻且附加值更高的產業輻射。”朱山舉例說,石斛是原產自云南的名貴中藥材,現在崇州也有一家四五百畝的石斛種植基地。由于缺乏種植傳統,新品種在當地需要較長的磨合期。“要是通過智慧農業嚴密控制其生長環境,就可以制造出崇州本來并不具有的氣候、土壤等條件,讓這一產值較高的項目在當地生根。”此外,高端花卉、大棚反季蔬菜等都將是智慧農業的“大客戶”。“從目前來看,仍然有技術瓶頸,成都的技術儲備和研發力度落后于上海等地,包括我們將要使用的RFID(射頻識別)二維碼,不是觸發型的,比如豬可能只是湊近水槽但沒有喝水,感應器也會感應到;此外,二維碼被弄臟,也可能影響其敏感性。”朱山說,技術公司是他們主要依賴的對象,希望能夠以市場需求來刺激、加快前段的技術開發,使其更加貼合生產實際應用,讓智慧農業盡快擁有更成熟的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