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越來越多的人都配備了可連入物聯網的設備,當周圍的設備越來越智能,沒有人能描繪那個時候的世界將會是什么樣子。
蘋果和谷歌在物聯網上的不同優勢
對于我們,在物聯網方面還有很多有趣的事可做,特別是現在,谷歌和蘋果也開始準備在物聯網的競爭中一展身手了。
谷歌一直在開發能與物聯網相連的谷歌眼鏡,并在今年1月份,花費32億收購了Nest實驗室——開發智能恒溫器和煙霧探測器的先驅。除了Nest,谷歌還得到了Tony Fadell,一位雄心勃勃的前蘋果公司工程副總裁,他以前的得意作品便是眾人皆知的iPod。
蘋果已經準備在其銷售點開售iBeacon——一個微型藍牙探測器,能與iPhone手機進行通信。也有傳言稱,在下周的開發者大會上,蘋果將推出兩個新的平臺:一個用于監測用戶的健康信息,一個用來控制你家中的智能家電。
究竟誰會占領物聯網設備的市場呢?一位Andreessen Horowitz的合作伙伴BenedictEvans說到:“有這樣一個觀點,所有這些設備將運行在一個共同的、開放的標準之下,相互之間以一種巧妙的方式進行交流。所以,如果你帶朋友走進你的房間,不會出現安全攝像頭無法識別你帶進屋內的朋友。某種統一的基礎系統可以自動調節屋內燈光的明暗,打開自動調溫器,并開始播放你喜愛的電視節目。
不過上述有些情況也是不太可能實現的,Evans指出,考慮到歷史遺留的問題,由于早期的技術不夠成熟,一些小型電動馬達或電腦芯片通常并不能共享數據。
蘋果和谷歌都是很樂意花費大價錢來研發物聯網的公司,并且投資方向很廣泛,不管是裝備物聯網的現代化汽車,還是數以百計的集成芯片和供電電池。他們都在各自不同的角度上發揮著自己的優勢。
“許多可穿戴設備都像是智能手機的衛星,”Evans寫到,“無論是作為一個遠程傳感器或遠程顯示器,其運行都是基于云端的分析之上,并基于大數據提出合理的建議,你可以了解你一天有多少的睡眠或你應該何時去睡覺,以及你何時該上鬧鐘。 iBeacon是個充滿活力的產品,它本身沒有連接到太多設備,但它們卻給物理世界帶來了智能。所以每一個墻壁、零售展示窗口、箱子都可以成為一個數據。有時設備是本身不具備處理能力的眼鏡(或傳感器),由云端來驅動;而有時云端不做太多的處理,由設備進行驅動。
Evens寫道:“如果大部分的設備是智能手機的衛星和云終點,那由哪里來體現價值,又由誰來做總體的控制呢?蘋果的硬件/軟件的封閉性意味著它最有條件來把這些事情做好,但谷歌擁有更好的優勢去做很多云端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