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和騰訊推二維碼掃碼支付已經多時,覆蓋購物商場、餐飲店面等多個線下場景。上個月,二者又先后推出虛擬信用卡。不過,央行隨即下發一紙禁令,以存在安全隱患為由,暫停支付寶、騰訊的虛擬信用卡產品以及二維碼支付服務,并要求支付寶、財付通將有關產品的詳細介紹、管理制度、操作流程等情況上報。
央行的這一舉動,給市場當頭澆了一盆冷水,投資者信心也嚴重受挫。當時有分析稱,支付寶、微信的二維碼掃碼支付方式動了銀聯的奶酪,擾亂了銀聯的支付體系,不方便監管。
近日,銀聯稱將力推其移動支付平臺“閃付”,并公布了進度: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末,全國“閃付”終端POS機已近300萬臺,可支持金融IC卡和NFC手機支付;銀聯正在聯合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線下POS機改造,并進行補貼;目前,銀聯在同中移動合作探索市場,但并沒有實質性的內容;在接入銀行方面,銀聯也在一家一家地談,目前與之合作開展移動支付業務的銀行約有50家。
其實,銀聯早在幾年前就開始試驗NFC支付的可能性,希望能夠復制NFC在日本的成功,但推廣一直不太理想。銀聯創新推廣部副總經理王波濤稱,NFC推進的最大障礙來自成本和應用場景建設。就目前來看,成本主要來自兩方面,NFC芯片以及終端設備。
據悉,NFC芯片的單價從06年的3~~5歐元(約30~50元人民幣)已降至低于5美元(約30元人民幣)。在鋪設終端設備方面,銀聯正聯合第三方支付機構“杉德”和“通聯支付”進行線下POS機改造,以使其支持銀聯的“閃付”模式,目前改造一臺POS機需要的成本為300~500元,銀聯會進行補貼。
根據知乎上的分析,NFC技術在國內推廣的障礙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在NFC產業鏈上最為賺錢的近場支付領域,銀聯、三大運營商、手機生產商、軟件開發商、第三方支付機構之間都存在利益博弈,其中最主要的爭奪者還是在銀聯和電信運營商之前,雙方都不愿意讓出NFC技術的主導權。
二,NFC支付的基礎設施不完善。NFC和我們平常用的公交卡等感應卡一樣,都屬于被動激活,需要配備激活NFC芯片的終端設備,但對小商家來說,任何的改動都是對于現有管理成本、維護成本以及資金成本的增加,加上目前消費者對NFC支付的接受度不高,商家購買NFC終端POS機的意愿也不強。
三,NFC對手機硬件要求比較高,而現在中國大概只有3000~5000萬部高端的安卓手機支持,主要是三星、索尼等。
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的研究報告,2013年全球移動支付交易額持續高速增長,NFC支付技術卻只占據2%的交易額,在我國,2012年近場支付也只占到了整個移動支付交易規模的2.6%。
技術各有利弊。NFC近場支付基于物理載體,有硬件加密,相比軟件生成的二維碼支付更安全。但二維碼支付的使用門檻沒有NFC那么高,對商家來說成本更低,對消費者來說使用也便捷。阿里小微金融集團副總裁、首席風險官胡曉明近日透露,央行對二維碼的態度是支持的,并在和工信部統籌制定、完善二維碼支付標準,不過這個標準出臺不會太快。
不知道哪種技術會成為未來移動支付的主流,但對于新生事物,愿其被了解、被認識,愿推進二維碼支付的互聯網公司有發言權,也愿商家和消費者的聲音被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