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聯日前公布,截至一季度末,全國“閃付”終端數量已接近300萬臺,可支持金融IC卡和近距離非接觸技術(NFC)手機支付受理。銀聯將對POS機改造進行補貼,以推動移動支付行業發展,而NFC移動支付有望成主導。據分析,相關產業鏈上國內手機終端的的NFC芯片主要被國外廠商壟斷,碩貝德、信維通信等公司則在相關產品的天線領域擁有較大機會。
產業鏈機會
“從目前發展趨勢來看, NFC支付有望成為移動支付主流,其他支付方式也有各自市場。” 銀河證券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王莉昨日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產業鏈來看,目前國內NFC產業鏈主要分為芯片、天線、SIM和SD卡的制造以及相關的服務運營商。
據王莉介紹,國內NFC芯片方面,同方國芯、大唐電信、國民技術都獲得了銀聯卡芯片產品安全認證。不過目前手機終端的NFC芯片主要被國外廠商把控,而碩貝德、信維通信等國內天線龍頭,隨著4G、可穿戴方面的發展,將擁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在2014年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上,順絡電子還展出了排列NFC天線的磁性片。該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目前公司與天線廠商碩貝德合作,未來增長有望基于NFC技術的推廣應用。“二維碼被暫停,對NFC發展也是個機會。”該負責人說。
3月13日,央行下發緊急文件《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關于暫停支付寶公司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等業務意見》,暫停二維碼支付等面對面支付服務,而在“3·15”晚會上,央視曝光了惡意二維碼存在病毒感染風險。接踵而至的打擊使二維碼支付推廣遇挫,但也為移動支付之一的NFC提供了機遇。
據光大證券研報分析,NFC在安全性、讀取速度和交流方式等方面,都比二維碼支付有優勢,而且NFC與金融IC卡在受理環境上具有很大兼容性,符合央行相關政策。
技術標準之爭
在近日舉行的第83屆中國電子展上,獲得銀聯卡芯片產品安全認證的國民技術,展出的是基于2.4GHz的近場短距互聯技術(RCC)移動支付技術。而該技術是由以國民技術為代表的一批國內企業制定的,目前在深圳、蘭州、青島等地應用,用戶已經達到140萬。
國民技術相關負責人介紹,安全性上NFC與RCC技術相當,但是NFC支付需要手機配置相關芯片,而RCC只需要用戶去電信運營商更換SIM卡,目前在深圳更換是免費的。另外,NFC改造對POS機的物理空間要求比較大,成本也較高。
“在芯片國產化情況下,RCC 技術應該更受到重視。”上述負責人稱。在今年兩會期間, 來自深圳的全國人大代表麥慶泉、孫迎彤等呼吁由國家相關部門共同制定國家標準,在國內實行雙標準運行,讓金融系統的POS機具同時支持NFC和RCC技術,使國內外兩種技術以市場實踐來決定發展方向。
對此,王莉表示NFC的產業鏈發展更完備,在大眾消費線下支付更具優勢,而RCC技術未來在行業級別會有市場。
據研究機構IMS預測,搭載NFC技術的手機終端在2017年有望增加到12億部,普及程度達62%。而在今年2月,世界四大智能卡廠商之一法國Morpho公司與西班牙儲蓄銀行下屬的CaixaBank進行合作,聯手西班牙兩大電信運營商,推廣歐洲最大的NFC移動支付服務。
我國NFC支付發展較緩慢,分析人士認為這與移動運營商、銀聯等對未來平臺主導權的爭奪有關。去年11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公布了基于13.56MHz移動支付國家標準,并宣布將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有望進一步規范移動支付市場發展。而今年三季度銀聯和電信運營商將啟動NFC支付的大規模推廣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