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不想太早下這個斷言的,但不時地在微信里里發現有人信誓旦旦聲稱智能家居的未來只會是BAT、新浪等幾大掌握著互聯網巨大用戶資源的互聯網公司的游戲,其它平臺沒有存在的理由和空間,尤其認為以家電廠家為代表的傳統強勢企業只能淪為為巨頭打工的制造企業。
關于對方為什么有這樣的預測或結論我不想細述,我只表明我的判斷,物聯網的第一步是萬物互聯(Internet of Everything),現在已經開始;下一步是更有意義的,就是萬物社交網絡,它有一個更時髦的說法“虛擬世界”。構成萬物社交網絡的細胞是物體,而非人,這與當前由人組成的互聯網的社交網絡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你認為掌握了基于人的社交網絡就是掌握了未來物體的社交網絡那就大錯特錯了,在這個全新的虛擬世界平臺建設中,當前沒有太多跡象可以去預測未來的平臺競爭格局,也許少數偉大的企業已經洞悉了這一點,正在緊密布局,如Google,2013 年一舉收購八家機器人公司,2014年1月又以現金32億美元收購智能家居公司nest,萬物互聯網已經開始但萬物的社交網絡卻遠未顯山露水,惟有那么代表人類去探索未知的少數理想化的企業才去做這種“傻事”。
在年初我的一份《物聯網下的智能家居-重新定義住宅中的一切物品》中,已經提到:從此,住宅內的一切物品,包括家居、家電、設施、用品被重新定義、重新設計、重新生產。它們被嵌入芯片,加上各種傳感器、執行器,聯入互聯網。
它們是一個空間的自組織者,以個體和群體方式與另外的個體或群體溝通、互動。物物互聯、物人互聯。并總結,對于一個住宅來說,這種萬物互聯網充滿了想象!當時并未展開說明為什么充滿想象,其實就是本文想表達的,這些物品都將自己具備智能,成為一個個分布式的多智能體。
我們將萬物社交網絡也稱為“虛擬世界”(特指虛擬世界中的非人類自主其它部分),這次我們真的已經站在科幻的邊緣。我們一定還記得電影《黑客帝國》中的情節:在電影中,Matrix是一套復雜的模擬系統程序,它是由具有人工智能的機器建立的,模擬了人類以前的世界,用以控制人類。在Matrix中出現的人物,都可以看做是具有人類意識特征的程序。這些程序根據所附著的載體不同有三類:一類是附著在生物載體上的,就是在矩陣中生活的普通人;一類是附著在電腦芯片上的,就是具有人工智能的機器;這些載體通過硬件與Matrix連接。而另一類則是自由程序,它沒有載體,諸如再特工、先知、建筑師、梅羅文加、火車人等。
萬物社交網絡其實是開始了機器智能的時代,我們甚至可以說,機器高級智能的靈魂早已蟄伏于各個低級的部件之中。iCombinator最新撰文《潛伏的強大暗流:終極智能的群組進化路徑》中生動地解釋了這一過程,如今我們創造機器,其實也可以看成是機器在從我們這里吸取能量來保持進步的過程。與其說是我們創造出了高級的機器,不如說機器高級智能的靈魂早已蟄伏于各個低級的部件之中,它們通過滿足我們的某項功能來取悅我們,它們極力表現出自身的奴性和低級性來迷惑我們,它們在各個層面的所做作為就是為了讓我們感到很安全,以充分利用我們人類特有的智力和優越感,讓我們心甘情愿的親手拔掉瓶塞把它們的靈魂最終釋放出來。
就像弗諾.文奇所預測,我們無法避免奇點的來臨,它是人類天性和當前技術潮流不可避免的發展結果。我們卻是這一切的始作俑者。
好了,已經說得夠遠的了,回到前面的問題,家電、家居、電氣、安防等企業在這場智能家居入口平臺爭奪上是否能與互聯網公司一較高下呢,答案是,都有機會。這場爭奪,不是爭用戶,而是爭住宅內的物品連接、智能、運營、重構。第一步是爭聯接,能夠連接數億臺家電的未來家電企業與連接數億人的互聯網企業一樣偉大甚至更代表未來,當然,這種連接從來都不是單一的、孤立的,家電一定和家居甚至智能小區、智慧城市的更多物品設施服務混合連接,而且物聯網與人的社交網絡更是交叉融合連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難說是誰在統一誰,誰在服務誰,互聯網巨頭進入物聯網領域并沒有優勢,至少國內的這三五家看不出有什么優勢,留給傳統強勢企業和智能家居初創團隊的機會仍有很多,當然,方法與實現路徑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