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產業的歷史就短短幾年,過去大家都在搭攤子,但在中國無錫,得益于政府不遺余力的應用扶持,已經率先迎來市場化契機。”14日,中國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陳大鵬在此間接受采訪時表示,09年至今,無錫物聯網產業從無到有,如今在交通、環保、醫療、農業生產等方面的示范應用遍地開花,已迎來市場化轉型期。
相關資料顯示,繼去年9月無錫出臺建設傳感網創新示范區三年實施計劃至今,該市已集聚物聯網企業超千家,預測2013年總產值將達1400億元。盡管數據光鮮,但外界對其產業現狀卻褒貶不一,技術與市場脫節、大量企業虧損等質疑聲未斷,猶如給這個熱了三年的新興產業澆了盆冷水。
“若沒有質疑,對整體產業發展來說,反而是不利的。過去大家對物聯網的期望值很高,現在多些理性很有必要。”談及物聯網產業的“瓶頸”問題,陳大鵬稱,事實上,從可持續發展角度看,目前確實存在“瓶頸”,隨著企業數量的增多政府補貼的作用會越來越小,尤其是在無錫這樣應用示范逐漸成熟的城市,市場驅動已成為多數企業的自主需求。
據無錫官方公布數據,過去一年,該市物聯網產業保持穩健增長,1-9月的增長率達40%。企業市場化腳步逐步加快,遠景能源智慧風場管理系統贏得美國某公司數千萬元訂單;矽豐信息科技探索出了與中國人壽[-2.00% 資金 研報]保險業務捆綁的盈利模式,在長三角7個城市建成了30座“健康小屋”。
一方面是企業的現實需求,另一方面科研機構也需要接受市場檢驗,才能形成整體行業的良性互動。陳大鵬舉例,自09年啟建以來,中國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整合了中科院15家研究所落地無錫,除了承擔國內多項物聯網關鍵技術研發、打造公共平臺外,技術成果轉化同樣出色。如用于實現農業生產信息化的“農資物聯網”項目、用于公共安全的人臉識別系統等,初步探索了一條政產學研創新合作模式。
據統計,截至2013年底,中國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孵化企業30家,累計投資25個項目,參股公司累計實現收入超過13億元。中科光電、中微凌云等中科院孵化企業持續產出,并逐步走向市場。
盡管國內物聯網硬件水平與發達國家依然有差距,但在前期政府扶持下,其整體應用水平已領跑全球。陳大鵬表示,在無錫,過去政府幫著“搭攤子”,現在大家自己開始“賺票子”,“感知中國中心”正給未來國內物聯網產業走勢釋放出積極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