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 B12 主辦的萬物互聯創新大會的一個圓桌論壇上,就如何構建萬物互聯的生態問題上,Pingwest 創始人駱軼航與四位聚焦于物聯網領域的從業者進行了一次探討。這里我們總結了最精華的三個問答。
Q:不談產業,從消費者角度看,普通人需要萬物互聯么?
京東智能副總裁那昕:從消費的角度看,并不需要,有些事情不是從需求來的,它可能就是一個歷史發展的必然。可能普通人當初也不覺得家里一定要有一個彩色電視,或者是家里一定要有一個空氣凈化器,這些都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先不說智能,先從設備連接這件事上來說,我覺得這會是一個標配的事情。所有的設備必然會是一個連接的狀態,這個其實不是消費者的需求所決定的。
總結:物聯網的發展不以用戶的意志為轉移,技術演進逐漸影響改變人們的使用習慣和使用方式。
Q:從物聯網的發展趨勢看,操作是越來越復雜還是越來越簡單?因為我們看到設備越來越多,節點越來越多,怪異的使用場景越來越多。
Broadlink 創始人劉宗孺:要讓家庭變得更智能,我把它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設備聯網;第二個階段,這些設備一定是要互通的,這時候可以做一些簡單的智能,我們把它定義為家庭的自動化,通過傳感器的變化讓設備可以自動運行,這時候可能已經不需要你去用手機控制,這些家電已經開始為你做一個初級的服務了。
舉一個例子,我們做的一個烤箱,它聯網了。原來烤箱上面的功能都是限死的,就那么幾個按鈕,烤這個多少分鐘。聯網了以后,它可以去互聯網抓取一個新的菜單,電控邏輯可以隨著任何菜單去做改變,可能這個時候大火要烤多少時間,溫火多少時間。雖然用戶對它的接受度是非常高的,但我覺得這個還不夠聰明。
如果我能夠讓這個烤箱自然的交互呢,我現在要烤奧爾良烤翅了,它會讓你準備什么什么材料,這樣的烤箱我相信老媽都愛用,這是它帶來的便利。
Q:萬物互聯的入口在哪里?很多廠商都想做入口?去中心化還是強中心化?如果是強中心化,中心在哪?
京東智能副總裁那昕:從我們角度來說,最大的中心未來都是在云上,都是在軟的東西上面,而不是在具體實體的產品上面。
但是具體到用戶的身上和用戶的家里,一定是一些小的節點,每個智能產品都會變成一個入口。
本身入口這個概念也挺泛泛的,什么的入口,入口用來干什么,大家都還沒有特別具體的說。只不過是說,這個東西能產生數據了,它可能就是一個入口。再后面,每件產品都會是一個數據的入口。
在家里,有些人說手機電視路由器,從我們角度來說,都不會是未來核心的東西。尤其是像路由器這樣的產品,本身結合剛才的話題,講用戶體驗的事情。路由器本身就應該不是一個讓普通用戶了解的東西,路由器的設計就挺反人類的。希望是更人性化一點,但并不是讓普通用戶接受的必要的東西,它只是默默做好連接的事情就好了。每個產品都有每個產品的分工,也不是每個產品都需要有自身特別智能化的東西。
總結:誰掌握了云端,誰就成為這個中心。這也就是各位巨頭為什么非要做平臺,拿大數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