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敲鍵盤、點點鼠標、看看顯示器,就能知道農作物的生長狀態;灌溉、光照、通風、施肥、打藥等只需動動手指按幾個按鍵就可及時完成。這在曾經的農民心中,是想都沒想過的景象,而如今,在政府引導和扶持下,現代化的農業正在深刻影響和改變傳統農民的耕種方式,幫助他們逐漸擺脫以人力為中心的粗放式生產模式并向以信息和軟件為中心的智能農業生產模式蛻變。
去年農業部發布《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工作方案》,選擇天津、上海和安徽三省市率先展開試點工程。時隔近一年,三地的區域農業物聯網實驗工程都已初步建成并取得一定成效。以天津為例,在天津市政府編制完成的天津市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實施方案中,將開展“一個平臺、三個工程、兩個體系”的建設,即與中科院合作建成天津農業物聯網平臺;開展建設農業生產經營物聯網應用工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工程、農產品電子商務示范工程;建設符合天津自身發展的現代都市型農業需求理論體系和標準體系。
天津農業物聯網的建設,已經涵蓋從基礎生產到農產品加工制造再到市場流通銷售整條產業鏈。經農業部組織專家對平臺建設進行評估,天津農業物聯網平臺開發技術已居于國際領先水平。但CMIC認為,平臺建設只是基礎,農業物聯網建設必須從頂層設計層面入手、統一協調建設、整合社會資源,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加強推進農業物聯網應用開發、具有較強可操性,并培養新時代的現代化農民,實現農民增產增收,保障糧食及農副產品安全及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作為試驗省市,三地在建設過程中,除了要兼顧地方特點,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互聯網外,還要從全國農業互聯網建設角度考慮,為以后并入到全國系統做準備,同時,還應記錄試驗區在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為以后其他省市區建設現代農業物聯網積累經驗、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