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療領域,內容布局并不新鮮。不久前曾憑借“生產頭部內容,聚集醫患兩端人氣,承接藥械企業生意,覓機拓寬C端市場”的商業模式成為業界典范,并被爭相模仿的WebMD,以28億美金易主,一石激起千層浪。生產頭部內容這一入口再一次被狂熱追捧。
丁香園是最早的內容創造者,如今丁香園的微信公眾號已有2000萬粉絲,全年閱讀量高達5.6億,長居健康類公眾號之首。此外,丁香園還面向醫生群體推出丁香公開課和丁香咖播,試圖通過直播+點播的“組合拳”挖掘網紅醫生,打造醫醫間的科普IP。
專注于醫生服務的醫聯,似乎更傾向于高品質的臨床醫學內容制作,平臺上不定期會有高難度的手術直播,還從去年開始自制了頂級臨床醫療培訓節目《極限會診》,節目匯聚了包括胡大一、霍勇、樊代明、王長峰、孫立忠等一大批國內頂尖專家,節目顛覆了以往枯燥的專業醫學理論知識培訓的方式,通過模擬專業的專家會診場景,以實例教學,對疑難雜癥進行辯論分析,形成醫學共識。化難為易的播出方式得到了眾多醫者的歡迎。
除了丁香園和醫聯較早布局,微醫顯得更加簡單粗暴,獨家冠名了已經積累大量中老年粉絲的BTV《我是大醫生》欄目,試圖以冠名的方式直接拿下已有的頭部IP。而平安好醫生的《好醫生來了》,官方新聞的數據顯示其第一期的觀看量高達43萬。
其實醫學內容布局很早就有,醫療知識的普及從未停止過,比較來看形式在不斷升級,內容不斷豐富,受眾面圈層也在不斷擴散。最初的醫療內容通常是以圖文、漫畫等讀圖的形式,而如今從讀圖時代進階到試聽時代,視頻和直播的方式更受大眾和醫療工作者的歡迎。從內容和受眾來看,從此前以患者群體為主的醫療健康知識科普、醫學常識的科普,開始逐漸延伸到醫學更專業的層面,不管是知識科普的更加專業性還是擴散到面向醫療工作者的一些專業知識普及,包括頂尖學術案例討論、最新臨床指南解讀、臨床案例深度剖析、醫學前沿學術進展和科研論文投稿技巧等等。
其實不管是何種形式,移動醫療的內容布局一直都存在。為何各家還要持續在內容產業持續發力并企圖搶占內容IP的高地呢?從行業來看,醫療內容消費只是入口之一,從用戶需求出發,構建并完善內容消費、醫療服務、人工智能、藥品交易、保險保障等移動醫療完整生態閉環,這才是各家的真正目標。雖然,我國移動醫療行業在內容和服務方面普遍存在同質化的問題,而且整個行業基本處于燒錢狀態,盈利模式暫不清晰,未來發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是并不妨礙各家打造醫療內容IP的決心。從長遠來看,內容布局不僅能助力移動醫療完整生態閉環,從軟實力角度出發,還將成為各家包裝內容品牌的舞臺。品牌對于受眾的影響力可想而知,讓企業自身增值,想必也是各大企業之所圖。
其實在信息泛濫的時代,市場并不缺少內容,而是缺少權威的、高品質的內容。多元化的知識內容平臺,殊途同歸都是在進行內容產業布局。短期內大量出現同類型的節目往往會走上同質化的道路。在內容井噴的形式下,如何能夠長久的站穩差異化定位,握緊受眾是各家需要時時自省的問題。同時,在高頻更新的狀態下,對于內容的嚴格把控也是不可忽視的大問題,尤其是專家們在娛樂化的洗禮下,保持自身的權威性與中證,這一點尤為重要。目前看來,各家都多少抱有希望借助內容布局打開新的流量入口,進而幫助實現流量變現的目標。但是不管是什么樣的形式,最終,流量只會屬于優質內容的產出者。
我們常說專業的事情需要專業的人來做,在醫療這個垂直細分領域里尤其是如此。就想通過明星引流一樣,自帶網紅氣質的專家們出鏡解讀專業知識毫無疑問是吸睛的好方法,可以獲得更多的關注。但專業的醫學領域到底能不能適應娛樂化的方式,通過醫生IP的影響力最終是否真的可以實現導流,還是要等待時間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