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浙江東陽市婦女兒童醫院,門診大樓內一如既往熙熙攘攘,收費處的隊伍排成長龍。而住院大樓內,生完寶寶準備出院的陳女士并不著急,她的丈夫正通過醫院微信公眾號做最后的住院押金結算,省卻了排隊的煩惱。
陳女士在該院生頭胎的時候,排隊掛號、候診、抽血、繳費讓她特別頭疼,每次產檢夫妻倆都要折騰一整天,讓身為孕婦的陳女士特別疲憊。而這次生二胎,預約掛號、候診、抽血、檢查、取報告、接收藥單、藥單支付、住院押金支付、出院結算等項目,全部可以在微信掌上醫院里完成,與之前相比,節約了一大半時間。
這前后的改變,源于興業銀行為該院提供的“智慧醫療”服務,更通俗地說,就是“移動醫療”服務。目前,互聯網與醫療行業的深度融合發展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移動醫療已經成為一塊巨大蛋糕。日前發布的《中國互聯網醫療發展報告(2016)》顯示,2015年中國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已達157.3億元,增長率為37.98%,其中移動醫療市場規模達42.7億元,增長率為44.7%。
看到這一巨大市場并已經布局的參與者眾,包括BAT等互聯網巨頭,銀行、銀聯、部分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目前,預約掛號、支付繳費等環節的競爭已經非常明顯,其他就診環節的競爭也呈現出依托各自優勢而逐步分化的局面。
移動醫療群雄割據
興業銀行現金管理部有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移動醫療行業發展迅速,各個細分入口涉及子行業眾多,如患者入口的預約掛號、尋醫問診、門戶社區等;醫生入口的醫生社區、醫生工具;醫藥入口的醫藥電商、醫藥媒體等,移動醫療行業已呈現出諸侯紛爭、群雄割據的態勢。不僅互聯網巨頭BAT跨界進入,創業類公司也層出不窮。醫療器械生產商、電子商務企業、制藥企業、醫療專業機構、醫院、保險公司、銀行等也紛紛涉足。”
移動醫療產業吸引了大量資本涌入。BAT爭相布局——阿里健康有藥品零售、醫療服務、藥監碼、健康保險;騰訊的騰愛醫療有智能終端、醫生平臺和“健康基金+醫保”等業務;百度醫生借助大數據幫助患者尋找醫生、快速掛號。傳統金融企業也紛紛試水——隨便打開一家商業銀行的網上銀行或者手機銀行、微信銀行終端,都能找到“銀醫合作”界面,提供預約掛號、醫療費用結算、醫保對賬等服務。
比如,興業銀行早在2014年就率先在國內推出“智慧醫療”,截至目前已在全國范圍內簽約醫院240多家,其中超過一半為三級以上醫院,上線110余家,覆蓋全國20余省市。此外,交行、中信、工行、招行、浦發、北京銀行等均在2014年和2015年推出了移動醫療服務。
興業銀行上述負責人對本報表示:“BAT大多沿自身優勢切入,競爭趨于白熱化狀態。阿里旗下支付寶打通產業閉環,打造以支付寶為核心的未來醫院,同時發力以阿里健康為核心的醫藥O2O;騰訊以微信為核心搭建智慧醫療大廈,并以微信為平臺承載健康管理;百度利用技術優勢打造數據平臺,多點開花廣泛布局醫療健康產業,構建開放生態。而銀行則主要以患者掛號和移動醫療支付為切入點,助力各大醫院實現醫療信息化,方便患者通過移動設備隨時隨地實現預約掛號、門診繳費、住院押金支付、醫保統籌結算、醫保余額查詢等功能。”
此外,銀聯和部分保險公司也加大布局力度。2015年4月平安集團的“平安好醫生”上線,與銀行普遍以掛號和繳費支付為切入口不同的是,其以醫生資源為核心,提供實時咨詢和健康管理服務。而中國銀聯“現代醫院”的“醫程通”APP也成為市場一大競爭主體,實現了掛號、診間門診費用結算、查看報告、候診排隊、醫保實時結算、社保個帳在線支付、住院押金繳納、住院清單查詢等功能。目前主要市場在廣東省,其中廣州已有8家醫院接入。
重在提升客戶黏性
移動醫療從某種程度上說達到了幾方“共贏”: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患者排隊等候的時間;提高了醫院的管理效率;增強了銀行和互聯網公司等主體的客戶粘性。
螞蟻金服醫療總經理王博對第一財經表示,“老百姓由此就醫更加方便,這是一片藍海,中國每年就診人次大約在70億-80億人次,其中通過移動醫療就醫的人次其實很少,市場占有率還不到1%。”
醫院從移動醫療中也獲益匪淺,特別是在提高管理效率上。王博講到了一個有趣的細節,某家醫院在與支付寶合作之前和合作5個月后,在早上就診高峰期9:30,于醫院的同一位置對一樓掛號大廳分別照了兩張照片。兩張照片的對比反差巨大,前者人滿為患,后者排隊人流明顯減少,井然有序。
王博認為,減少患者在掛號、繳費、查報告等各個環節排隊等候的時間,對社會效能的提高有很大意義。“中國的老齡化越來越嚴重,以后會有更多的老年人去就醫,很多都需要子女陪同;同時隨著二胎政策效應逐步顯現,以后會有更多的兒童就醫,也需要家長陪同。如果能讓患者和家屬節省排隊時間,不是社會生產力的提升嗎?此外,對醫療機構和管理部門來說,移動醫療能為其帶來自動化和電子化,這也是社會進步的體現。”
不過,目前,不管是銀行還是互聯網巨頭,在移動醫療領域都暫時未將盈利模式作為首要出發點,而是重在提升客戶黏性。
“未來3-5年內,移動醫療將進入高速增長期。根據權威預測,到2023年,中國移動醫療(服務類)市場規模將達到約2000億元。興業銀行推出移動醫療服務并非完全看重直接盈利性,而更看重產品對客戶的黏性。其不僅可以帶來優質、穩定的醫院客戶和個人客戶,還能由此拓展醫療行業全產業鏈里的其他優質客戶。”興業銀行上述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表示。
王博也認為:“就中國醫療現狀來說,老百姓、醫生和醫院等各方都有很多痛點,目前我們做移動醫療的出發點不是去尋找盈利點,而是去解決這些痛點,改善中國的醫療現狀。當然,通過支付寶場景服務的逐步滲透,患者覺得獲得了更多方便和服務體驗,會增強其粘性,在未來會有更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醫保線上支付尋求突破
目前,移動醫療支付最主要涉及的是患者自費領域,在醫保線上支付上,僅有部分城市的人社局開放了端口,比如,支付寶與深圳市人社局在全國首創“電子社保卡+醫保移動支付”模式,率先在全國實現了安全便捷的醫保移動支付,目前,深圳已有13家醫院實現醫保在線支付。
可以肯定的是,若醫保線上支付逐步開放,必將迅速擴大移動醫療行業規模,并大大激活醫保賬戶的活躍度。
不過,醫保線上支付目前的確存在很多難點。王博表示,醫保線上支付最主要的難題在于,傳統的醫保卡都有芯片加密功能,需以專用的刷卡設備去讀取卡片信息,若開通醫保在線支付功能,如何保證醫保資金和個人信息的安全,以及如何做好風控,這些核心問題如何解決沒有前例,只能靠慢慢摸索。此外,各個城市的醫保系統都不一樣,所以醫保在線支付需要“一城一策”地單獨去談,單獨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