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號是多數人享受到醫療服務的第一步,而網絡預約掛號的背后,更牽扯到眾多移動醫療公司百億美金的夢想。但隨著北京市衛計委一項新規的出臺,這一夢想多了一絲不確定性。
年前,一個東北女孩怒斥醫院號販子的視頻,將醫院黃牛號這一老話題再次帶到大眾視野,在多方力量的推動下,近期北京市衛計委出臺了一系列整改措施。與往常不同,此次從制度層面上的調整對現有掛號體系以及伴隨而來的醫療資源分配將帶來更加深刻的影響。
據衛計委消息,北京市衛生計生委推出打擊“號販子”的八條措施,其中,“統一號源管理,取消醫生個人手工加號條,利用醫院信息系統嚴格加號管理”可能將對現有部分以網絡預約掛號為主要模式的移動醫療公司產生沖擊。
而在之后央視的調查報道中,以網絡預約掛號為主要模式的“一呼醫生”被認為為黃牛號販子獲取號源提供了渠道,一呼醫生隨后的回應“我們是號販子的天敵”。
在央視的報道與一呼醫生的回應之間,一個疑問需要審視:已經撬動了數十億資本的移動醫療行業,究竟是治療看病難頑疾的良方還是在添堵?
而對移動醫療這一新興行業而言,網絡掛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向,隨著衛計委收緊加號管理,這些懷揣百億美金夢想的創業公司們,又將何去何從?
網絡掛號怎樣實現
一則央視關于醫院黃牛號的調查報道,讓一呼醫生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曝光。這家創立于2014年的公司主營業務為提供網絡問診、診后咨詢以及專家預約(即網絡掛號)等服務,在央視意外曝光后,一度迎來了服務器幾近崩潰的巨大流量。
在央視報道中,極其難求的知名醫院專家號在一呼醫生上可以輕松掛到,央視的報道認為這種網絡掛號工具給黃牛提供了套利空間,但一呼醫生堅持認為,自身是在引導醫療資源的重新配置,是號販子的天敵。
為什么普通就醫人群熬夜排隊也未必能掛上的專家號,在移動醫療APP中可以輕松掛到?
根據試用,騰訊科技總結了網絡掛號APP實現掛號的兩種方式,一種是接入當地統一的掛號平臺,比如微醫在北京地區提供的部分網絡掛號服務,接入了北京地區的統一平臺114預約;另外一種是接入醫生加號的服務,比如春雨醫生、一呼醫生等提供的網絡預約掛號,便是來自醫生的加號。
從試用結果來看,接入當地統一平臺的掛號成功幾率遠低于加號掛號,在微醫APP中,多數通過北京地區的統一平臺114預約的專家能夠掛到號的幾率非常低,而接入微醫自身掛號平臺的幾率則高出很多。
所謂“加號”,是指在完成當天放號患者治療的基礎上,通過占用醫生的休息時間,延長工作時間,盡量滿足患者的就診需要而增加的掛號。
現實中,醫生手寫加號是一種常見現象。以醫療資源集中的北京為例,大量外地患者前來求醫,醫生也常會遇到外地患者的懇求,盡管已經看了一天病,但許多醫生心一軟就答應了。
隨著移動醫療興起,醫生加號為一些醫療類APP提供網絡預約掛號打開了缺口。
是良方還是添堵
移動醫療應用提供的網絡掛號服務是否攪動了現有醫療體系的秩序?
根據春雨醫生的說法,春雨醫生中的加號服務是空中醫院中醫生的個人行為,春雨并沒有干涉醫生對自己服務項目的設定。
一呼醫生則表示,加號、專家預約等業務模式的核心,是利用互聯網法則和市場規律,對優質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通過消除信息不對稱的方法,壓縮號販子的生存和套利空間。
本質上移動醫療APP上的加號服務與傳統上的醫生加號并沒有區別,但移動醫療APP們在做的是把醫生加號服務做得規范化,充分挖掘和利用醫生的工作潛能,最大限度的發揮醫生價值。
根本上來看,移動醫療公司們期望做到的是增加醫療資源、優化配置醫療資源,而非為現有醫療體系添堵。
因此在多數業內人士看來,移動醫療提供的網絡掛號并不存在攪亂醫療秩序的問題,號販子出現的根本原因在于國內尚未建立完善的分級診療制度,大醫院專家號價格又非常低廉,長期的供不應求催生了號販子這種灰色地帶的產物。
移動醫療公司希冀通過消除信息不對稱,增加醫療資源供給等方式解決看病難問題,規劃很美好,但從實現結果來看達到理想狀態難度很大。
難以移動的醫療
經過多年發展,移動醫療已經衍生出多種玩法。
網絡預約掛號是當前最火的一種。BAT已經全部在網絡問診上有所布局,在蘋果APP store醫療類APP排行榜前30名中,提供線上掛號服務的APP多達12個,包括春雨醫生、百度醫生、好大夫在線、尋醫問藥、微醫、就醫160等APP均在描述中表示,提供網絡掛號功能。
目前,移動醫療領域的主要模式有慢病管理、醫療O2O、掛號服務、診后管理、在線問診以及大數據等。
包括預約掛號、在線診療、醫患在線溝通的在線就醫服務是當前移動醫療行業的發展熱點。除此之外,為患者與醫生提供交流的診后服務、醫療信息化、醫療智能硬件、慢病管理、醫藥在線流通、醫療大數據也是重要的發展方向。
不難看出,這些不同的模式,實質上都是圍繞醫療本身利用互聯網做信息化的事情,而要實現真正的移動醫療,單純導流遠遠不夠,移動醫療實現的核心是醫療信息的開放與互通,比如智能硬件數據與患者就醫數據結合,進行慢病管理、輔助醫生診斷等。
更為實際的問題是,移動醫療公司期望通過消除信息不對稱,增加醫療資源供給等方式解決看病難問題,根本上仍需仰賴現有醫療體系,盡管監管層已在推動分級診療、醫生多點執業等措施,但這些嘗試進展緩慢,而且政策上的變化也加大了移動醫療行業的不確定性。
移動醫療前路在何處
盡管北京市衛計委的新政目前僅針對北京的醫院,但在業內看來,此次北京市試點未來向更大范圍推廣的可能性很高,這意味著,對以提供網絡預約掛號服務為主營業務的移動醫療公司而言,將遭遇服務斷供的風險。
如何應對?一呼醫生告訴騰訊科技,他們在關注這些動向,并表示“從本質上來說,我們覺得真正積極擁抱移動醫療帶來的變革,促進醫生多點執業、多模式執業,才能從根本上緩解供給端問題。”
而春雨醫生則向騰訊科技表示,由于北京市衛計委出臺相關規定,春雨會通過技術手段關閉一些醫生開設的加號業務。
從移動醫療公司已有的措施來看,除了關閉相關服務外,暫時沒有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衛計委收緊醫生加號管理,也許會為部分移動醫療公司戴上緊箍咒,但對一些移動醫療公司而言,這可能反而意味著機遇。
春雨醫生從去年開始設立線下診所,根據春雨醫生CEO張銳此前的介紹,春雨線下診所簽約醫生均為三甲醫院副主任及主任醫師,采取私人醫生年費制度,服務卡有效期一年,現價為980元/張,診斷不額外收取費用,并支持部分藥品醫保報銷。
目前春雨醫生上部分醫生已經支持到春雨診所問診。這意味著盡管公立醫院內的醫生加號被收緊,但建立了線下資源的春雨仍然可以提供醫療服務。
今年年初,丁香園在杭州的兒童線下診所也已正式開業,丁香園創始人兼董事長李天天曾對騰訊科技解釋開辦線下診所的原因:“我們覺得在互聯網上用技術手段、資本手段、滿足市場的需求讓醫療更好地移動起來,挑戰非常大,這個挑戰要面對巨大的成本。我們是一家小公司,沒有能力應對巨大的制度成本。所以,我們想自己單干,在體制外干,沒有一個東西是在體制內改良出來的,所以我想去建診所。”
面對公立醫療資源信息化推進緩慢的現狀,移動醫療服務商開線下診所嘗試自建系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移動醫療會成為解決看病難的終極武器嗎?從現階段來看很難,但往線下走或許能趟出另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