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幾周的持續發酵,ChatGPT成為了開年最火熱的概念,作為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其運用到數字化教育場景中的觀點頗受關注。
2022年初,“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一詞出現在教育部文件中,發出了我國教育數字化轉型動員令。2023年2月9日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劉錦如提到,“當前,數字化轉型正在推動未來社會全面變革。數字教育已成為推動世界教育變革的重要力量,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是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內在需要。”
業內專家認為,應該將以人為本、以學生的成長發展為本作為教育數字化發展的基本準則。中國教育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提到,“在教學上,要確保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虛擬技術等數字信息技術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供學生自主選用;在評價上,利用信息技術成為不失真的教育評價工具,盡可能避免它成為部分人控制學習者更為強大有效的工具。”
企業相繼推出產品
春節以來,ChatGPT及相關產品爆火,并大有向教育行業拓展的趨勢。“教育領域可能是ChatGPT最容易落地的場景”亦成為目前熱議的話題。
不少教育板塊相關的上市公司紛紛透露了在ChatGPT領域的觀點和計劃。受此影響,網易有道、科大訊飛、傳智教育等多家相關企業股票拉漲。
其中,科大訊飛在互動平臺表示,ChatGPT主要涉及到自然語言處理相關技術,屬于認知智能領域的應用之一,科大訊飛有堅實的相關技術積累。在認知智能領域重點技術和以教育、醫療為代表的專業領域,應用落地效果整體處于業界領先水平。世紀天鴻則表示,公司旗下AI作文批改產品將成為ChatGPT的協同工具。
認證為網易有道的員工在某平臺透露,網易有道AI技術團隊已投入到ChatGPT同源技術(AIGC)在教育場景的落地研發中。或受此影響,網易有道(NYSE:DAO)于2023年2月8日盤前漲超30%。
據該員工爆料,目前該團隊已在AI口語老師、中文作文批改等細分學習場景中嘗試應用。網易有道有望盡快推出相關的DEMO版產品,若該產品進入市場,將成為AIGC技術在國內互聯網教育場景的首次落地應用。《中國經營報》記者就這一消息聯系了相關人士,其表示“尚不清楚”。
業內人士張立分析,結合網易有道的發展進程來看,已布局AI產業多年,在神經網絡翻譯、計算機視覺、智能語音AI技術、高性能計算等方面都具備核心技術,學習機、翻譯筆等產品都體現了其技術在教育和翻譯等場景中的商業化落地。
自2023年2月以來,也有部分企業發布了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學習硬件。其中科大訊飛推出了AI學習機T20 Pro,售價為8999元,學而思智能則推出了售價4599元新品學而思學習機。
“機器人+”教育引導加強
從《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到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門發布《關于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再到2022年2月《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明確提出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教育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已經駛入了快車道。
業內普遍認為,當下已經逐步解決好從教學內容的數字化到個體知識可及的便捷化的問題,下一步將是以教學模式重塑為代表的教育轉型,即數字化教育如何進一步落地,讓我國的數字教育從量變邁向質變。
而“機器人+”教育,成為數字化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經記者了解,“機器人+”教育是一系列的活動、教學課程、實體平臺、教育資源,其產業鏈主要包括核心零部件、軟件與操作系統、內容植入以及整機制造與應用服務。
從教育專家們的角度來看,“機器人教育”更偏重基于硬件上的科目劃分,“教育機器人”則應該是“教育服務機器人”。
目前我國的“機器人+”教育主要有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加速服務機器人智能化進程,教育課程植入、教學案例植入、音樂、故事等教學內容植入,以及早教陪伴領域、STEAM益智玩具、積木編程以及編程機器人等。
而“教育服務機器人”則是指具有教與學智能的服務機器人,是服務機器人的一個細分種類。該種類通常被應用與進行STEAM教育、語言學習、特殊人群學習等主題的輔助與管理教學中。“這與目前爆火的ChatGPT的實體運用不謀而合,又有政策支持,肯定會成為下一個風口。” 張立預測。
2023年1月1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公安部等十七部門印發關于《“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通知,這是繼2022年同期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5部門發布《“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后首個國家層面推動機器人應用的文件,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方案》強調了教育在“機器人+”的重要地位,要加大機器人教育引導,完善各級院校機器人教學內容和實踐環境,針對教學、實訓、競賽等場景開發更多功能和配套課程內容,積極培育機器人校園服務新模式和新形態,深化機器人在教學科研、技能培訓、校園安全等場景的應用。
目前來看,各大中小學校在“機器人+”教育的實際動作正在進一步落地中。據知情人士透露,機器人應用推廣有助于推動“科教興國”戰略的實現,也是目前提高教育改革創新的手段,因此學校將有相關資金支持采購。
安徽省合肥市早已憑借相應的優勢資源開始打造特色優勢集群,并反哺于教育。經記者了解,合肥市已開始圍繞課堂主陣地,重點推進智慧課堂建設,拓展信息化應用場景,推動數據的生成與反饋,加快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升級,目前建成智慧課堂5553間、機器人實驗室540間、創新實驗室323間、數字化探究實驗室144間、人工智能實驗室48間。
多樣化構建產業生態
在數字化教育落地的過程中,機器人教育和教育服務機器人在教育領域的應用通常是相輔相成的,共同組成的“機器人+”教育產業亦需要多樣化的業態推進。
合肥市相關人員指出,地方與國內高校、研究機構、科技企業合作,積極開展應用培訓,助力提升師生信息技術素養和能力,才能加快數字化發展的步伐。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為,發達國家的教育改革是基于教育教學體系的改革,強調學會學習、重視培養創新能力,支持改革評價體系。其中技術最大的特點是賦能,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為管理效能提升搭臺,為教師專業成長賦能,以及為學生多元發展助力,從而推動教育評價體系的改革。
儲朝暉則表示,在教育中如何用、用多少、何時用數字化技術要尊重教育當事人的選擇。在數字化使用上確保人的自主性和不同人的權利平等是教育數字化平權的主要內涵。數字化對教育的參與應該是替代教育中簡單、重復、不需要思考的工作與學習,從而使師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教育教學及復雜的學習中。
儲朝暉建議道,“在其他領域,可以構成‘機器+’相關產業,但在教育領域,應該是‘教育+機器人’。教育行業中應該發揮人的主體作用,要以人為本,發揮教育對其主題意識和邏輯思維的作用。”
對此,張立建議,在教育的數字化轉型落地過程中,可以提供服務,也可以提供硬件。教育部門、學校、家長、學生都是這場數字化轉型中的關鍵角色,各個企業的發力點不要對準一個方向。
張立進一步指出,“如果是提供服務,可以采取不同的模式,比如直接服務于教育局、大中小學;比如騰訊、阿里這樣的企業就可以通過合作伙伴觸及,為其提供底層的核心技術能力;比如網易有道在語音技術方面構建了完整的端到端語音交互技術棧,成為其詞典筆、AI學習機等智能硬件提供基于自然語言處理、深度學習、知識圖譜等技術的一體化的教育知識問答平臺。”
據了解,小學低年級階段對應的教育服務機器人主要為STEM益智玩具、積木編程等,小學高年級階段則主要為編程機器人,中學教育服務機器人以編程機器人為主,相關的編程比賽較多,逐步與升學掛鉤,對應的中學生家長支付意愿更強。
目前教育服務機器人有三種盈利模式,涉及G端、B端和C端,包括對公銷售,企業為學校提供打包方案,例如編程實驗室、編程課程設計、教學軟件平臺等;另外則是運用于機構培訓,為其提供商業化培訓課程;目前C端銷售家庭使用僅作為補充,滲透率還較低。目前國內規模較大的機器人教育企業主要有童程童美、樂創教育、鯨魚機器人等。
據悉,鯨魚機器人的創始團隊2002年開始進入教育機器人行業,2018年,團隊從零開始,創辦了鯨魚機器人。鯨魚機器人把視覺和語音作為標準傳感器模塊應用到積木體系,視覺傳感器通過學習能識別不同數字、圖標、文字等信息,語音傳感器通過學習能識別不同指令。
截至目前,鯨魚機器人已歷經6輪融資,累計超3億元。
此外,以號稱“AI賦能機器人企業”的優必選來看,其營收占比超6成的“教育智能機器人及解決方案”業務,目標客戶不僅需要為機器人本身付費,還會對機器人所搭載的AI智慧教育平臺付費。
然而,對于企業戰略來講,除了需要考慮公司研發前期高額的成本投入,針對后期產品尋找合適的應用場景,降低制造成本同樣成為各大機器人企業亟待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