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巨擘微軟透露了關于建立“環境方面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設施的幾個內部最佳實踐,這些最佳實踐是微軟在讓其更多的應用程序改用云交付模式的過程中總結出來的。
微軟在竭力把更多的軟件推向到云端、交付給客戶時,確保支持那些服務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從操作運營的角度來看盡可能節能、可持續發展,這有其既得利益。很自然,微軟在嘗試有創意的策略做到這一點;該公司剛決定在一篇新的白皮書中共享這方面的一些最佳實踐,該白皮書題為《微軟建立環境方面可持續發展的數據中心的十大業務實踐》。
下面簡要介紹一下那些想法,這些想法來自微軟的全球基礎服務團隊。
1. 提供內部激勵機制。具體來說,微軟設計了一種成本分攤結構,使得購買功耗較低的服務器、提高服務器利用率、購買配置不一樣的產品有利于業務經理。此外,數據中心的管理人員根本不是按正常運行時間來領取獎金,而是看他們能不能提高能效,這方面的衡量標準是電力使用效率比(PUE)。這個標準衡量的是運行貴企業IT設備所耗用的冷卻和電力基礎設施的數量。微軟在2011年其云基礎設施的PUE平均為1.4;它的目標是到2012年年底,PUE爭取達到平均1.125,所用的能耗比傳統數據中心少30%至50%。
2. 力爭資源利用率達到最高。坦率地說,這意味著IT團隊要極其熟悉電力和冷卻方面成本,那樣IT方面的投入才能最充分地利用已有資源。微軟特別指出:“如果數據中心的電力容量中只有50%被利用起來,那么成本高昂的電力容量擱置在不間斷電源(UPS)、發電機和冷卻裝置等設備上。擱置電力容量還會迫使企業提前建立另外的數據中心。”
3. 投入到虛擬化。我確信,閱讀本文的人對于這一點其實不會感到吃驚。不過,微軟在這里表明的要點是,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服務器對數據中心的管理人員來說仍然是個挑戰。微軟正在盡快整合到虛擬機上。微軟撰文道:“運行虛擬化技術的服務器常常會需要更多的內存來支持多個虛擬機,對虛擬化來說軟件方面的開銷很小。不過,從每美元成本和每瓦特完成的工作方面來衡量的總體價值主張(value proposition)比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專用物理服務器要好得多。”
4. 力求遵守相關規定。這里的觀點是,質量與獲得相關證書緊密相關;另外,貴企業要請第三方機構來考核你團隊的工作方法。這些證書主要與安全有關,但是歸根到底還是為了可持續發展。微軟擁有的認證包括ISO/IEC 27001:2005和SSAE 16/ISAE 3402 SOC 1、2及3。
5. 執行必要的變更管理政策。這意味著采用一種系統性的方法,明白計劃的基礎設施或流程變更可能會如何影響能源利用率,這是需要考慮的另一個風險。
6. 把應用程序的工作負載和運行狀況登記下來。這將確保硬件方面的選擇(比如內存配置)針對實際需要(而不是估計的需要)進行了更準確的配置。
7. 選擇大小合適的服務器和網絡平臺。你果真需要多少個插槽和輸入/輸出端口?在你忍不住購買更高配置之前先不妨想一想;購買硬件時,選擇更精簡的配置也許是更合適的策略。這也是我聽到電子港灣(eBay)的全球基礎服務部高級主管Dean Nelson大力倡導的一個主題。他說,電子港灣以前采用的服務器配置不下200種。而作為該公司水星計劃(Project Mercury)節能數據中心計劃的一部分,它已把這么多配置減少到了兩種基本配置。
8. 評估和測試服務器,了解性能、電力和總體擁有成本。微軟最終確定采購的任何設備的需求列表都包含能源成本這一項;微軟偏愛使用更節能的電源系統(盡管成本更高),久而久之可以抵消電費。
9. 實現基礎設施標準化。這與上面第7點和我已經提到的電子港灣采取的策略相吻合。微軟還減少了業務部門所能購買的定制硬件配置的數量。微軟還形成了12個月至18個月硬件配置不變的模式,那樣用不著老是變更。
10. 充分利用競標。這一點值得重復:微軟針對硬件購置的總體擁有成本衡量標準考慮到了與該設備有關的終生能耗成本和數據中心的資源分配成本。許多廠商竭力聲稱自己能做到盡量“節能環保”。這時候就要充分利用競標,選擇最合適的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