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網D1Net》 8月 9日北京
隨著接入設備的日趨復雜,數據量也隨之激增,據IDC報告:未來10年全球大數據將增加50倍,2020年的全球數據使用量將達到35.2ZB(1ZB=10億TB)。去年就產生了1.8ZB(1.8萬億GB)的大數據。這為數據中心架構帶來了巨大壓力。
數據流量發生了根本變化,由傳統的南北走向的數據流轉向了東西走向,服務器之間的通訊越來越近緊密。網絡架構亟需扁平化——有過去的三層轉向雙層,甚至一層。原有的數據中心網絡中分為:核心層、匯聚層、接入層。而隨著萬兆及以上的以太網交換機有較高的無阻塞吞吐量,允許用戶把服務器機架和柜頂式交換機直接連接到核心網絡,從而不再需要匯聚層。面對當今服務器整合、虛擬機時代網絡設備廠商都提出了針對大規模二層組網的方案。
標準化進程影響著數據中心網絡架構的成熟度,未成熟的新技術會存在網絡不穩定的風險。兩大標準組織IETF和IEEE分別提出了TRILL和SPB標準技術,主流的網絡廠商, 也根據自身技術的發展路線加入了不同的陣營,以推動相關標準的制定和商業化進程。而它們的總體思路相近,即通過對IS-IS協議的拓展,在二層轉發中進入 路由技術,實現對網絡鏈路的有效利用,以簡化網絡,支持虛擬機的移動性,降低運營成本。目前大二層網絡技術標準的博弈逐漸明朗,業界已經對通過TRILL 標準實現大二層組網逐漸達成了共識。雖然TRILL的主體框架雖然已經標準化,但OAM、多租戶可擴展性等內容還在完善中。Openflow/OpenStack/SDN等技術現在還比較稚嫩,和設備的適配上也不甚完美,雖然有的設備廠商已支持該協議,但也遭到眾多質疑。
網絡上承載的IT系統和云應用的快速變化,對網絡架構的整體問題提出了挑戰。在數據中心各部件的生命周期中,IT系統,包括服務器和應用更新換代頻繁,生命周期為3個月3年,網絡的生命周期為5-8年。變化頻繁的IT系統和相對固定的網絡的矛盾,給網絡帶來新的問題。網絡的基礎架構既不能過早采用新技術,面臨投資浪費的風險。也不能對網絡頻繁升級,從而影響上層應用的可靠性以及高質量的業務體驗。
重新定義網絡轉發架構,并完全開放網絡的能力是未來的一個趨勢。云計算需要實現一個無阻塞、可自愈即插即用的黑盒網絡平臺,可持續演進,并提供開放的網絡業務。具有較高的可擴展性,包括高速擴展的數據中心、對虛擬機遷移的支持、更靈活的網絡架構擴展。網絡設備的自身虛擬化能力:簡化網絡拓撲,降低網絡運維的復雜性; 交換機資源共享,靈活調配;和虛擬機進行網絡匹配,實現虛擬機感知。多業務支持和網絡融合和對傳統的FC網絡&HPC網絡進行融合。(Rédi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