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云計算大潮的來臨,各個國家的大型數據中心也紛紛林立。然而對于傳統數據中心來說,動輒2年的建設周期似乎已經趕不上飛速發展的潮流,而像微軟等企業的大型數據中心開始采用集裝箱式設計。
集裝箱數據中心就是將服務器,存儲系統和網絡設備裝入金屬集裝箱并連接到數據中心的集群,其特點在于快速部署。目前惠普、戴爾、思科、世紀互聯以及浪潮都 推出了集裝箱數據中心,像思科最新的統一計算系統(Unified Computing System)僅需12周即可完成部署,PUE值也僅為1.25,效率大大提升。
應用方面,從世博會到抗震救災,集裝箱數據中心為移動計算注入了全新的動力,而超大型數據中心也通過集裝箱實現了快速部署。在這個效率為王的時代,集裝箱數據中心成為了一種全新的解決方案!
今年正是我國云計算發展的發力之年,而數據中心已經是云計算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相 比之下集裝箱數據中心幾乎成為了快速部署的代名詞。那么,集裝箱數據中心有何突出的特點,又有哪些更加值得關注的技術呢?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采訪到了曙光信 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產品中心基礎設施產品總監沈衛東,接下來就讓我們聽聽專家的看法吧!
曙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產品中心基礎設施產品總監 沈衛東
云計算的發展給集裝箱數據中心帶來了機遇
集裝箱數據中心,是數據中心革命的一個發展方向,可以滿足用戶對移動性、擴展性、超快速 部署、節能的需求。集裝箱數據中心不是簡單地把IT設施產品與現有的機房基礎設施產品簡單地放在集裝箱內--這只能稱作裝在集裝箱內的數據中心--而是需 要IT設備與機房基礎設施兩種系統以及作為機房圍護結構的集裝箱箱體的三者的有機融合。這種融合需要對IT設備、制冷設備、供配電設備、監控設備、防雷系 統、集裝箱箱體等重新進行設計、重新開發專用產品,所以集裝箱數據中心需要整個IT供應商和基礎設施供應商的研發力量支持。這也是為什么目前推出集裝箱數 據中心的廠商,都是IT廠商的原因。
從應用層面上看,由于戶外使用的原因,集裝箱數據中心的運行可靠性難以達到傳統的數據中心的水平,所以長期以來難以推廣。但是,云計算的發展給集裝箱數據 中心帶來了機遇。云計算模式允許用大量的冗余配置的多個硬件設施(如數據中心或數據中心內的功能分區)來構建整個云的可靠性,從而降低了對單個設施的可靠 性及可用性要求。這樣,可以極大地降低數據中心的建設成本。
從市場細分來看,部分特別要求移動性、快速部署、野外作業、無室內空間的成長型中小規模計算的用戶,也會將集裝箱數據中心作為首要選擇。
國內用戶理念還相對保守
談到集裝箱數據中心最值得關注的技術,沈衛東表示,必須突破的技術有很多,包括高密度服務器技術、高密度制冷技術、防震技術、防雷技術、自然冷卻技術和遠程監控技術等。
在應用方面,目前國內還沒有出現像北美上百臺集裝箱模塊組成一個大型數據中心的應用案例。未來能否成為主流,關鍵在于用戶對“服務器放在戶外”的理念的吸收,以及對云計算需求的增長速度。
國產集裝箱數據中心技術在進步
談到國產集裝箱數據中心和國外的差別,沈衛東表示,目前國內發布集裝箱數據中心的廠商為數不多。僅從曙光公司現有技術來看,制冷技術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曙光集裝箱數據中心中使用的是直膨式制冷技術(又稱風冷技術),而不是冷凍水技術(又稱 水冷技術)。理論上講,直膨式制冷技術比冷凍水技術更加節能,因為前者比后者少一個傳熱循環。不過,長期以來,由于前者容量很難做得很大,所以在傳統的大 型數據中心中,必須使用很多各自獨立的直膨式空調機單元“各自為戰“地工作,這樣,其效率反而不如冷凍水系統高,這也就是在機房領域中所講的“水冷比風冷 節能”的原因。
不過,在過去的15年中,中日韓逐漸掌握了“模塊式多聯機”技術,并廣泛地應用到商用空 調領域中容量在300kW以下的應用場合。曙光公司將“模塊式多聯機”技術引入集裝箱數據中心中,憑借此技術在國內及亞太地區的良好技術基礎和應用經驗, 一躍而占據了更高的技術地位。曙光公司的集裝箱數據中心,采用“模塊式多聯機”技術后,可使年平均PUE值達到1.2,使設計生產交付周期降低到2周。
另外,曙光公司的集裝箱數據中心在內部環境處理及監控方面,也具有更新的技術進展。例如,內部濕度處理、潔凈度處理,均采用了對環境要求極高的“潔凈室技術“;而遠程監控技術,則采用了應急指揮系統使用的無線通訊技術。
集裝箱數據中心應用范圍在拓寬
在集裝箱數據中心的采購方面,目前情況來看,在集裝箱進入市場的初期,用戶的購買動機可 能還不是“吸引“,而是”所迫“。某些用戶由于對移動性、快速部署、耐受戶外環境的的特殊追求,而不得不選用集裝箱。未來,當集裝箱數據中心市場成熟以 后,大型數據中心、云計算中心將看中集裝箱的優秀的擴展性以及建設與運營的經濟性,而青睞集裝箱技術。
應用方面沈衛東表示,在市場初期,用戶的行業性表現還不明顯,目前主要分布在石油勘探、通信、科研等行業。而當發展到市場成熟期后,則主要應用在云計算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