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至24日,浪潮“Inspur World”技術與應用峰會將在北京舉行。該峰會是浪潮集團兩年一度的前瞻技術盛會,與會者能夠體驗前沿技術成果,感知未來創新趨勢。在本次大會上,浪潮將首次公布軟件定義數據中心戰略,并現場闡釋該戰略的核心理念——融合架構。
▲浪潮集團副總裁胡雷鈞先生
以下是浪潮集團副總裁胡雷鈞先生的演講全文:
今天第一個題目叫軟件定義數據中心,這實際上就相當于一個提綱,相當于一個拋磚引玉,把后面嘉賓的觀點先引出來。我們今天討論的軟件定義數據中心的題目。昨天王總在大會上也講到,我們應該做詳盡的闡釋。今天我們慢慢順著王總思路再講一下,最早計算機都是放在特定位置的,到了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才慢慢的個人PC都有。隨著應用規模的發展,我們又迎來了所謂的客戶端服務器模式,后來又有BS模式,叫瀏覽器服務器的模式,這些模式最終有一個概念都是服務器,服務器都不是在你身邊的,都是在某一個地方放著的,開始是機房,最后慢慢就有數據中心的概念。
實際上數據中心的概念是說要把所有我們服務端的東西,尤其是以數據存儲、數據分析與應用緊密相關的這些服務器或者說存儲,或者網絡設備我們把它集中在一個地方,這是我們直觀上的認識。直觀上的認識并不代表著我們現在看到的,也不代表著我們未來要看到的東西。實際上數據中心的概念逐漸的是在演化,我們今天講的軟件定義的數據中心是目前我們能夠看到的數據中心的高級形式,這個數據中心的高級形式他所做的是把所有IT資源抽象化、自動化,從而實現“IT即服務”,滿足企業級應用越來越多樣化的需求。
實際上一直以來我們做計算機的人,無論是做硬件的人還是做軟件的人,最終的期望對于用戶來講,對于用戶的應用來講我們要部署一個應用,隨手一抓就可以抓到某種東西,我們把程序一裝就可以跑起來,就可以繼續提供應用了,無論負載量增加也好減少也好,無論硬件出現故障也好,軟件出現故障也好,都能運行下去。我們一直有一個想法,提供某種存儲或者某種網絡,過去這十幾年,或者二十年到現在已經做到這一點。對于用戶來講我應該買什么樣的服務器?買什么樣的配置?買什么樣的存儲?買什么樣的中間件?這樣我才能把我的應用裝上去,裝上去我還擔心哪天我的性能不夠了,還要擴服務器,擴內存,哪天存儲容量不夠了,還要擴存儲,哪天網絡不夠了,我還要擴網絡。還會擔心一旦下面硬件或者軟件哪個層面出了問題,我就必須得全部干預。尤其是所有的這些設備軟件都要人一起的去干預花費很長的時間,長則幾個月,短則幾天都要付出很大的力量去安裝服務器這個系統。
而軟件定義為中心是以抽象的形式或者說以一種標準的形式為用戶提供服務。這里邊從需求角度來講有幾個我們會比較關心的點,我們期望未來數據中心給我們提供的服務應該是什么樣的?
第一個抽象化,抽象化就是說你給我的就是一個服務器,我知道它有計算能力,我知道它有存儲能力,我知道它能進行網絡通訊,但是它的大小我實際上沒有必要明確的去定義。它的穩定性我認為是相當穩定的,我沒有必要去特別的關心或者硬盤壞了怎么辦?具體的網卡壞了怎么辦?還有它是一個統一接口的。統一接口是說我系統可適配性會很好。我從數據中心里買來的,我無論從A數據中心,還是B數據中心,還是我自己自建的數據中心,或者我買來的計算能力,他對于我應用軟件的接口都是標準的,我沒有必要去針對不同的數據中心或者說我們租的不同的虛擬機過多的去改配置,就像現在一樣我買一個不同的服務器,我就必須裝不同的驅動程序,這就是適配的問題。適配的問題是以某種標準的形式來配置。
再有自動化,自動化的概念是什么呢?就是說我所有的操作會在一系列的軟硬件的支撐之下自動去完成,不需要人走到機器旁邊,走到機架旁邊人工的去干預,人工的去配置。出了故障以后很大程度上不需要人及時去處理,而會造成停機。
接下來是整體性,這個概念很好理解,就是對于自建的數據中心我看到的就是一整臺機器,而不是一屋子單獨的存儲,應不是單獨的網址,并不是單獨的某個網卡,也不是單獨的應用系統,我看到的是一個整體,在這個整體之內它的資源消耗是可以統一標準,它的故障處理是可以統一管理的。它的系統整體的運維監控是一個整體的統一形式來操作的。
再有就是彈性化,彈性化是什么概念?就是我們的應用會處在變化之中,不同的應用之中負載此消彼漲的。同樣的對于我們整個系統的容量,整個數據中心,整個云平臺或者說私有云平臺的容量它是隨著我們用戶的需求來在增長的。在增長的過程中我不能說我要做一個擴容,我就必須停機,我要搞一個新的技術引入到我的平臺,需要停機幾天。對于未來,這種模式是不能接受的,用戶需要的是一旦應用它的并發量提高了,用戶只要在運營平臺上簡單提交一個申請,這一類的資源自然就可以分配給它。同樣幾個應用之間,如果某一個應用,在某一個時刻比較閑,它的資源從系統角度來講它就會以某種形式把它送給另外的用戶。
既然講到了這么多的需求,對于我們軟件定義的數據中心,我們應該具備一些什么樣的技術?我們才能夠支撐上面這些需求呢?我覺得第一個就是IT資源的虛擬化,這個虛擬化有若干層級,比如說我們現在比較熟悉的,通過虛擬化技術做出來的虛擬機;再有我們可以再往前看一看,在虛擬核模下我們可以從一堆硬件里面定義出我們需要的某一個機器,再往上從應用層面來看我們還有其他不同的虛擬模式,比如說應用級別的虛擬模式。還有我們軟件定義的數據中心需要的技術支撐就是靈活的網絡。我們希望數據中心里面整個網絡不是層次性的書豎的結構,而是平的結構,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就可以很靈活的從一個平的數據結構里定義出數來,我定義出網狀結構來,或者我定義出其他形式的這種結構來。這種需求實際上是我們數據中心需要靈活定制、靈活配置的一個需求,在網絡空間里面的一個體現。這實際上要求我們未來在軟件定義的網絡,在網絡本身拓撲結構要有一定的投入我們才有可能達到靈活的網絡拓撲的配置。
自動化管理,除了硬件平臺,軟件平臺,整個數據平臺本身也是比較復雜的軟件系統。
高速網絡互聯,我們看到更多數據中心里面都是為中遠程互聯安排的,在一個比較近距離,以高頻高速傳輸的技術,實際上我們在高性能技術里面我們早就用了,但是在數據中心,在云平臺,在私有云平臺里面我們用的還比較少。原因是什么?原因是說我們現在的應用模式還更多的依賴于南北向的通訊,東西向的通訊用得比較少,就是兄弟間的交互有關系,這可能跟近幾年編程模式有關系。隨著一系列多種編程模式,慢慢應用于我們更多數據。高速互連網絡應用在數據中心,成本進一步降低,這將會推動我們在這個領域里面應用更多類似的技術。
再有就是彈性的基礎架構,我們要突破我們單個服務器的邊界,我們知道我們單個服務器有自己固定的IO設備,它的邊界是確定的,我們未來在數據中心中我們希望我們能夠打破這個邊界,能夠靈活的在不同的服務器之間,靈活的調配IO資源,實際上這也就是說把處理器內部和IO做得更遠一點,把處理器切開有獨立的處理器的池,獨立內存的池,獨立IO設備的池,我們通過靈活組合這些資源形成我們不同尺寸的這種服務器。
現在我們也在講在某種程度上也能靈活組合這些資源,但是我們所謂的靈活組合都是在一個服務器硬件的邊界之內,我們把它切成小份,組合這些小份,就好像我把菜都切成丁,把不同的丁混合在一起。未來我們要在一個大尺度的空間里去雕刻,我想剪裁出什么樣的東西來?我就能組合成什么樣的東西,就像樂高積木一樣。
總之我們目標是降低用戶應用的復雜性,同時降低用戶應用的成本,同時我們要以一種靈活交付的模式快速響應客戶的需求。
在過去浪潮隨著步伐,我們在最早的數據中心時代提供標準的產品,就是我們1U,2U,4U、8U的服務器,我們存儲,甚至一些網絡設備。到第一代的軟件定義數據中心的融合架構里面,我們用的是我們的云海OS,它主要目標是系統管理。到了第二代如何架構呢?應該說我們要上升到融合的模式,這種融合的模式是硬件上融合,軟件上定義,通過軟件上定義來去調整它的系統的構成。第三代融合架構是一種更高級別的形式。我們隨著不同階段的融合架構,由我們云海OS1.0,云海OS3.0,以及未來云海OS6.0支持開發。
傳統的數據中心計算存儲和網絡資源彼此獨立,不同的應用、不同的網絡,不同的應用實際上是某種垂直的模式放在這個系統里面。我們只是把不同的應用系統,不同的存儲加網絡,加服務器的組合,我們把它集成到了一個房子里而已。在這個“房子”里邊我們可能把網絡整合到一起了,把存儲的網絡也整合到一起了,但是最終我們還是看到的一個一個獨立的煙囪矗立在我們平臺之上,大家彼此是相互獨立的。
隨著產品的應用,隨著這些產品不斷的部署,我們的應用規模越來越大。最終我們發展到了第一代的數據中心,第一代的數據中心一是要基于高速的網絡,再有我們整個系統的設計是模塊化的,模塊化的結果就使得我們能夠把系統里面原先沒有規模效益散熱和他的監控管理,我們把它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統一的平臺來提高我們的效率。同時我把所有的這些服務器按照不同的應用需求,把它服務器部分進行標準化,形成計算機節點,形成存儲節點,形成內存的節點,我們把它整合在一起,整合在一起以后通過軟件,尤其虛擬化軟件,我形成在單獨服務器邊界內虛擬機的資源池和存儲的資源池為我上述的應用提供一定程度的靈活要求。
第一代的軟件定義的數據中心采用的虛擬化和分布式系統,或者說這種集成式的軟件系統,以及模板自動管理,或者一定程度自動化資源分配能夠很好的給我們的應用提供支撐,尤其在互聯網領域里面有很好的表現。面向這個領域,浪潮有帶寬型的產品——浪潮Smart Rack,統一高速互聯,再有集中管理,實現業務自動控制,實現資源自動分配。每個機器相對獨立,這是從硬件層面上有了相當程度的融合。再有從軟件層面上通過虛擬化技術,我們實現了軟件定義數據中心的層面。
再有一個產品就是AS13000,它支持不同的模式,它可以對象存儲,也可以是系統。它兼容云的管理軟件,能夠支持容量和在線的擴展,能夠提供空間資源,基于上面第一代數據云海OS可以很好集成虛擬化,管理平臺計算資源。到第二代軟件,實際上對應著正在研制的第二代架構,在第二代架構里面慢慢的打破系統里面的邊界。當然它也是需要高速互聯,高速互聯現在不僅僅是為了應用,也要面向系統。比如說系統內部的數據中心,比如說系統內部的虛擬機。再有網絡資源的支持化,這就需要我們在計算方面虛擬化的架構進一步虛擬化網絡,以及虛擬化存儲,通過這三種虛擬化的結合,使得我的系統從軟件層面上看是一系列的分配和可調用資源,通過這些我們實現可應用的支撐。
同時我們在第二代的軟件支持數據中心的平臺里面既可以支持我們私有云,也可以支持公有云的空間,把私有云和公有云的資源分配給頂層的應用,讓我們應用能夠更靈活的去配置它下面需要的資源。
所以說我們第二代的軟件定義的數據中心的架構是徹底的對系統的計算資源,存儲資源和網絡資源進行定義,或者說在第二代軟件定義數據中心里面不再有單獨的封閉的存儲交換機,也不再有單獨的服務器,硬件平臺是平的,只不過我裝不同的軟件,我配不同的東西,其他的硬件設備可以組成網絡設備,所以說這是從軟件抽象層面上很大的變化。在這里面我們第二代融合架構里面,我們計算平臺針對不同的應用需求會更多更靈活的節點配置,而且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計算和IO設計思路在里面。反正我們需要的高速互連網絡相對于原先數據中心里面網絡豎形結構會有很大得便華,我們互聯的密度會更大,互聯的帶寬會更高,它下面能夠承載的應用不僅僅是應用和外面的交互,系統內部交互也會放到網絡上去承載。
第三代我們把計算機原有模式打破,真正的實現資源的完全池化,進一步通過軟件來組合不同的計算內存,存儲和網絡來形成不同尺寸,適應不同需求的這種軟件平臺,這就是所謂軟件定義的基礎架構的概念。軟件定義基礎架構意味著我會從大的硬件平臺里面抽取我需要的東西來組成整合的一個硬件平臺,這個硬件平臺從物理上它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從邏輯上抽象的,從使用的過程中它是被動態組合的。在這里面我們軟件定義的概念會進一步深化,它不僅僅定義不同的處理、存儲和網絡,同時它也定義底層硬件設備的組合。
再有對于我們軟件系統來講,它會更多的考慮跨地域,跨服務商,它可以整合全網不同的資源,通過組合來實現面向應用的虛擬機或者必要的組合。
總之我們軟件定義的數據中心未來通過一步一步的技術升級將會改變數據中心設備的形態,服務的形式,甚至IT應用的這種方式,可能未來我們針對軟件定義的數據中心會形成一定的標準,形成一定的接口,從應用的層面,我們可以在運行的初期自己去定義自己的用戶環境或者自己去申請,自己應用環境,在完全融合定義的軟件數據中心還有一定的階段,已經過去的階段是我們當前的第一代,和近幾年的第二代、第三代,浪潮這幾年我們一直進行非常緊密,或者非常大規模的投入,我們會有相應的產品而支撐我們用戶的需求。
這是我要講的內容,后面我們講的內容一個是數據中心集團中國平臺部云計算工程總監周翔,還有浪潮存儲總經理周俊杰講的等等各位的演講,我要講的就這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