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基于對數據中心系統的深入研究,中興通訊在行業內率先提出“能效切片”的研究方法,通過運用“能效切片”的研究模型,系統性地檢視數據中心系統的能效及結構狀態,并能根據業務需求,有預見性地進行數據中心的系統構架,進而實現“能源效率”與“結構效率”的雙優,幫助客戶建設更為安全可靠的并更加綠色節能的數據中心。
當我們深入分析數據中心客戶的核心需求時,我們發現,能效的提升與結構空間的最佳利用帶來的綜合成本持續降低是第一位的需求。數據中心系統中成本優化的方法有很多,除了從能效及結構空間兩個方面優化外,也可以通過AI等新技術,讓維護可視化,讓人工成本降低。但從方法論角度說,各種優化的實現歸根到底都是通過能效優化及結構優化來實現的,加上DCIM系統的管理配合,讓這些優化的效果得以檢視與確保,其最終獲得的成果就是數據中心可靠性提升及整體成本的持續優化。
圖一:中興通訊“能效切片”研究模型
簡而言之,能效切片是兩方面“切片”構成的研究模型,第一方面為業務切片研究模型,第二方面為能源及結構切片模型。
業務切片的研究模型:
我們看到,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特別是5G的即將到來,對數據中心的需求將更加多樣化,大規模、超大規模的數據中心依然是關注的重心,但在接入層及邊緣層,對各種容量的數據中心需求都會逐漸出現,移動基站的設備也正逐漸“DC化”,在這樣的發展態勢下,數據中心的概念涵蓋將更加廣泛,5G時代的廣義物聯網下萬物互聯引發的需求,將帶來數據中心的再一次膨脹式發展。
因此,根據未來移動互聯發展趨勢,未來的業務重點在哪里,移動互聯網的系統架構就變化到哪里,數據中心系統必須適應未來移動互聯網的系統架構變化,實現硬件系統的功能、容量、位置的全面匹配。通過業務切片的研究,我們會發現數據中心系統的未來的架構優化及系統設計的方向。將業務切片的研究成果,運用到數據中心的預研、規劃、研發中,將有助于我們立足當下,照見未來。
能源及結構切片的研究模型
2009年,中興通訊在行業內率先提出了“能效矩陣”的研究模型,隨后近十年,中興通訊在通信能源、數據中心及新能源汽車充電領域取得斐然成績,創造了眾多引領行業的新技術、新方案與新產品。能源及結構切片就是基于“能效矩陣”研究模型的升級版。
當我們對于任何一個需要能源的大系統進行研究時,我們都可以將這個系統網格化,并分為縱向的四個切片以及橫向的兩個切片,四個縱向切片:能源產生——能源轉化——能源傳送——能源消耗,兩個橫向切片為:能源效率及結構效率。在此切片模型的研究時,我們首先要深入研究各層切片的相互關聯及影響,其網格越扁平化,其系統越優化;隨后我們可以再深入研究每個切片,以及橫縱兩個切片的交叉點,就能持續找到系統可優化點。通過細致的由總到分,再從分及總的反復優化,系統整體就能得到持續的優化。
數據中心是數據業務的支撐平臺,同時也是一個巨大的耗能系統,這種切片化的研究模型特別適合在數據中心系統中,不僅僅是數據中心及其服務業務的全系統架構可以用能效切片做研究,數據中心的各個子系統也可以運用能效切片模型進行研究,得當的運用研究模型后,研究成果可以量化為“能源效率”及“結構效率”兩組參數,進而逐級檢查各級切片及系統總體,并最終不斷優化它們。
“能效切片”是面向未來的研究模型,中興通訊將為更多優質客戶們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綠色與智能的數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