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摩根斯坦利發布報告稱,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云雖然剛成立七年,卻單獨估值已經達到390億美元,和電商、支付共同成為阿里巴巴的三駕馬車。由此可見,投資界是多么看好阿里云的未來,畢竟投資投的就是預期和未來。阿里云席卷了全球的公有云市場,尤其是國內市場,一度占領超過50%的市場份額,并開始盈利。這讓騰訊、百度、京東等大佬都有些坐不住了,“京東云”甚至最近內部要求管理干部執行“996”的工作制,搶占公有云市場。騰訊最近不斷推出云產品,包括五款數據庫新品和黑石,用意非常明顯,不甘于在公有云市場落后。在公有云的市場里打得熱火朝天,背后沒有充足的彈藥可不行,買賣吆喝的再好,東西不好也是白費,所以大家也都卯足了勁,建設自己的公有云。躲在這些云背后的實際上是一個個數據中心,只有將數據中心建好和管好,這些云才能真正好,具備競爭力。
幾乎所有人都得承認,“云計算”是未來互聯網的淘金之地。甚至可以說,在網絡游戲之后,“云計算”很可能將引領互聯網的下一個黃金十年,所以很多互聯網巨頭不惜成本地向“云計算”上投入,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方向,那就是——公有云。公有云,簡單地解釋,就是第三方通過自己的基礎設施直接向外部用戶提供服務。外部用戶通過互聯網訪問服務,并不擁有“云計算”資源。公有云通過降低成本、提高效能、專業運維,從而解決了一些資源不夠豐富的中小企業在信息化過程中的難題。有人預測2016年,全球的公有云市場規模將達到1000億美元,面對這樣一個廣闊的市場空間,怎能有人不動心呢,所以我們看到微軟、阿里、百度、新浪、騰訊、360以及大量新興企業,紛紛推出自己的公有云服務,就連電子商務網站如京東、美團都要進來摻乎一下。盡管每個公有云的產品各有側重,但都離不開數據中心的支持。實際上,公有云是將數據中心的各種資源集中起來,再打包賣給一些中小企業者,利用先進的技術和數據中心規模,向外提供服務,從而獲得利潤。這里有的賣設備,有的賣計算、網絡、存儲資源,還有的賣服務、賣應用開發平臺,實際上就是將數據中心的所有資源都對外售賣。
這些公有云通過技術手段,將數據中心的基礎設施資源集中起來,虛擬出來,變成可以計量的資源,然后再將這些資源進行售賣,這些公有云可由數個大型數據中心組成,擁有數十萬臺的服務器設備,可以存儲海量數據。不過,將這么多設備資源集中起來可不是簡單的事兒。首先,需要數據中心具備虛擬化的能力,可以將各種服務器資源集中起來,支持分布式網絡計算,計算忽略服務器所在的位置,任意的應用計算可能由來自美國的一個服務器集群和一個來自中國的服務器集群共同完成的,服務器物理位置可以遍布全球,但計算資源是虛擬化到一起的。除了計算資源,網絡、存儲、安全等都需要虛擬化,這些物理設備位置都可以忽略,通過軟件虛擬化完成資源的集中;其次,需要數據中心具備業務隔離功能,數據中心的資源集中到一起,最終是要分給數量龐大的中小用戶,每個用戶需要的數據中心資源并不多,但數量眾多。數據中心要保證這些用戶之間的訪問是隔離的,數據是安全的,不能相互泄漏,這就需要數據中心部署一些安全策略、隔離配置以及防護列表;第三,需要數據中心具備防攻擊的能力,中小用戶選擇公有云部署自己的業務,就是看中了公有云具有龐大的防護系統,技術實力雄厚,如果中小用戶自己做則安全性會大大降低,正所謂“大樹底下好乘涼”;第四,需要數據中心具備快速部署業務的能力,以往數據中心都是人為管理,進行業務部署時,往往要對物理設備進行重新設置,配置大量的IP路由或者地址,不僅容易出錯,還耗費大量的部署時間。通過對數據中心各種物理資源進行虛擬化,在業務層面和物理層面之間虛擬化出來一個物理邏輯層面,可以通過邏輯調整完成業務部署,大大縮短了部署時間,而且數據中心操作人員也無需知道物理設備是如何工作完成,只要在軟件邏輯層面將任務指令正確下發,具體實現物理設備自行完成;第五,需要數據中心具備高性能處理能力,每年的雙11或者618電商節日,電商的數據中心都會迎來最嚴酷的一次考驗,面對流量洪峰,數據中心如果不具備抗壓能力,就會大面積癱瘓,影響面太廣,所以要不斷提升數據中心的性能,有力面對流量洪峰的沖擊。這里的性能不是單純增加設備就能提升的,還需要提升整體交付資源的能力,很多系統在部署到數十臺服務器時,分布式計算能力還很強,當部署到數百臺服務器時,計算能力反而下降了,這說明是計算算法出了問題,要及時進行糾正。所以,要想讓公有云厲害,還是需要腳踏實地地去加強數據中心建設,提升數據中心的運維水平,只有數據中心好,公有云才能好。
公有云市場的競爭,實質上是各家數據中心之間的戰爭。公有云向外提供的服務有多種花樣,但萬變不離其中,需要得的是數據中心堅強的基礎架構。沒有數據中心的大發展,公有云就無法發揮出巨大優勢,只有加強數據中心的建設,才能快速提升公有云的服務水平,數據中心是公有云發展的基石,兩者“一榮俱榮、一損俱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