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新的”存儲技術都是真正的新技術還是新瓶裝舊酒呢?
我衣櫥里的一些套裝都是大翻領的,當然,我也有一些衣服是小領口的。男裝時尚往往非常有限,尤其是正裝,一些樣式往往會流行回來。我就珍藏了六件Nehru的夾克,因為我相信這些樣子早晚會再時興起來。
樣式會超越時尚而輪回,同時超越的還有存儲技術。(你也看到了這種趨勢,對吧?)人們對四五年前的某事可能早已失去了興趣,但如果你撣撣灰塵,稍微做下改變,換個新名字,就又會回到時尚中來。
這是個經典的舊時尚/新時尚的存儲故事。分層存儲管理(Hierarchical storage management,HSM)是主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卻只能看成是開放存儲系統實施的一個雛形。它完全手工處理,不能解決預定制問題,甚至很難說清楚。但根據數據的價值為數據選擇合適的存儲卻是很有意義的,所以一些勇敢的廠商就將其整容修復,稱之為信息周期管理(inform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ILM),再次推向市場。ILM比他的前輩HSM還是要強一些的,除了擁有新的簡寫方式,而且生命周期(Lifecycle)一詞有一種健康向上的感覺。但實際上ILM也是個雛形。我記得曾經需要寫一篇ILM的文章,但未能找到ILM的用戶,而且也找不到一個人能說清楚究竟ILM是什么。
到了2009年,固態存儲開始進入數據中心的存儲系統,固態存儲在那個時候還過于昂貴,很多企業還僅僅是將其用于關鍵應用。現在,很多廠商又將HSM/ILM概念提了出來,即根據需要遷移數據。就固態存儲而言,需求完全在于性能。HSM/ILM的理念非常適合,根據需要可以將數據遷移到固態存儲中,當數據不再是熱點數據時,便可以遷移到相對便宜的磁盤上。其實這是非常“經典的”的HSM/ILM理論,但它真正需要的是一個全新的名字“自動分層”。我不能確定自動分層的概念比之前技術是寬泛了還是更窄了,但似乎是更加時髦了。
我們也可以看到云存儲方面的曲折變化。這已經有二十多年了,服務有一個非常接地氣的名字——管理存儲提供商(managed storage provider,MSP)。MSP正符合當時的xSP流行趨勢,正如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ISP)和應用服務提供商(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ASP)。可能還有其他類型的某某提供商(xSP)被我忘卻了,但無論怎樣,這些似乎都攪合在一起了。
但那已經是過去的事情了。現在我們有了云存儲,以及那個可愛的、毛茸茸的圖標。再也沒有了某某提供商(xSP)的提法。你可能并不知道你的數據存儲在哪里,但這已經是云了,是不是很酷?
是否再需要一個回到未來的例子?軟件定義存儲(SDS)怎么樣?除了作為一個擴展而來的詞語或者說概念(自始至終是怎樣定義存儲的?),似乎每個廠商都有自己對軟件定義存儲的理解。軟件定義存儲理念核心在于對硬件沒有限制,只是在應用和存儲間增加了一層。當前段時間EMC推出ViPR時,它同時宣稱,這并不意味著在ViPR下面不需要運行VMAX或VNX。那這樣聽起來,ViPR就不應該算是真正的軟件定義存儲,是不是?
那是因為SDS從很大程度上講是存儲虛擬化的進化品。當然也許進化得還不夠,一些新品還沒有市場上已有的存儲虛擬化產品那樣成熟。一些市場宣傳者讓軟件定義存儲(SDS)聽起來新奇而令人振奮,并暗示似乎硬件終將消失。但軟件定義存儲(SDS)實際上就像在存儲虛擬化技術基礎之上增加了一層。當然,該層的增加會令多樣存儲系統的管理更加容易,但畢竟是增加的東西,沒有限制任何其他事情。
存儲虛擬化也沒有引起很大的重視。我們的采購意向調查顯示,大約只有29%的用戶對企業的部分存儲實施了虛擬化。所謂的部分指的是僅僅有22%的用戶對企業的全部塊存儲進行了虛擬化;23%的用戶對其文件存儲實施了虛擬化。但這些數字并不能引起真正的震撼,尤其當數據中心中為混合提供商時,存儲虛擬化的優勢會更加顯著。存儲虛擬化非常昂貴,實施起來非常耗時,并且當結果不令人滿意時,也是不可逆轉的。除了少數例外,已經少有存儲廠商還在堅守存儲虛擬化市場。直到后來,存儲虛擬化衍生為軟件定義存儲。但也不必著急下結論,軟件定義存儲(SDS)畢竟是個市場上的新寵,不知道會不會像云和自動分層那樣成功。
我并不是在旁敲側擊一些廠商將一些陳舊技術從樟腦球里扒出來,裝飾一番,起個新名字,就向世人展示這便是最新、最偉大的技術。這本身是一件好事,好的技術有機會擁有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生命。不管市場是如何對此進行推廣和再貼標簽,只有潛伏在時興面孔下的思想和技術方面的成功才能真正將其帶入正軌。嗯,也許我該好好保留那幾件Nehru夾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