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十二五期間的云計算產業規模有計劃突破萬億元大關。同時對云計算的扶持基金有望達到數十億元,政府對云計算的重視和發展的決心由此可見一斑。更地方政府和企業也紛紛加入其中,為云計算產業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和財力。
中國云計算基礎建設比較薄弱,加強基礎建設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也有大量的資金涌入其中,從南到北都在大興土木建造數據中心。對此業內有一種擔憂,擔心會不會造成重復建設的后果,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卻沒有起到最初的效果。
更多的地方政府宣布進入云計算領域,對促進中國云計算的產業而言可以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但中和全國各地云計算建設的顯示看,各地的云計算建設更多的是 投資在了云計算平臺建設上,主要包括大量的服務器、存儲、網絡設備等的平臺搭建,而云計算關鍵的無地域性特點,并不需要每個城市都建設自己的云計算中心。
有業內人士分析,云產業園、云數據中心的基建投入非常巨大,先不討論這些投入之后的實際使用情況,而是先看一下這種投入方式本身存在的問題。所謂的云數 據中心、虛擬數據中心,其有限的業務進入的市場大部分還是傳統數據中心市場,其交付的服務大部分還是傳統IDC托管服務。這就證明,添加一些虛擬化技術, 并不是真正地轉為了云的業務。而這些基礎設施投產之后,當地的其他數據中心或計算資源閑置的還是閑置,這無疑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隨著云 計算的熱點興起,各方都以很大的熱情投入基建或平臺的建設中。這是一件好事,為產業環境打下了較好的基礎。然而比建設更重要的,是長期的運營。而這是我們 發現的當前行業內的一個弱項。很多云計算工程的建設者是原廠商、政府或其他第三方,缺乏運營的經驗。而云計算服務的成功,不是單靠好的工程建設就能實現 的,更依賴長期的優質運營。
作為新興的行業,同時是典型的技術驅動變革的行業,在早期對技術的關注是很正常的。很多的云計算項目的推動 都來自掌握技術的原廠商。但是,隨著云計算的深入人心,和實際的市場運用越來越多,再把目光都投向在技術上,就會脫離實際。我們不是要做技術的發燒友,而 是要去理解市場和用戶需求,再把技術活用起來,從而真正地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