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心作為一個企業的物理載體,在企業運行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核心作用。多數公司嘗試將資源整合到更少的數據中心中,對數據中心服務器和存儲、用電、數據中心物理空間、數據中心管理等方面的需求都在快速增長。
隨著IT架構正在經歷從“以網絡為核心”向“以數據為核心”的轉變,如何高效地管理數據中心的數據,輕松實現對數據的訪問,同時又能保證數據的安全成為所有數據中心管理者關心的問題。
因此,數據中心市場也成為了各大IT巨頭和專業數據中心服務商力爭搶占的市場。在行業應用領域,出現了市場集中度高、差異性大的特點。據統計,政府、制造、金融、電信這四大行業約占數據中心整體市場的2/3。在產品方面,各類產品投入穩定增長,服務器仍居主要地位,但份額微幅下降。虛擬化在數據中心發展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數據中心六大發展趨勢
如此看來,新一代數據中心將是一個能夠高效利用能源和空間的數據中心,并支持企業或機構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計算環境。高利用率、自動化、低功耗、自動化管理成為了國內新一代數據中心建設的關注點。
筆者認為,未來數據中心發展趨勢將呈現以下六大特征。
數據集中
無論是出于IT成本過高、復雜性過大,還是資源利用率過低等原因,目前幾乎所有類型的公司都在嘗試將IT資源進行整合和集中,這其中當然也包括了數據中心的整合。集中化的數據更便于備份、冗余和控制。
所謂整合,就是將數十個數據中心整合到少數幾個中央位置,然后重點在網絡、冗余、計算、存儲和管理等幾個方面加強這少數幾個中央數據中心的能力。
這一趨勢將對很多IT技術和應用產生巨大影響。如數據和應用將越來越多地通過廣域網傳遞給遠程用戶,由此對廣域網架構和管理也產生了影響。而通過Web、客戶機-服務器協議或瘦客戶機來提供集中化的應用將成為一種標準,這樣將更加便于管理、更新,以及安裝補丁來防御安全隱患。
安全與可信
安全性并不單指防火墻、IPS/IDS、入侵檢測以及防病毒等安全防范措施。實際上,火災、颶風和其他災害能在任何時候襲擊數據中心。在數據中心建設的初始階段就應該構建可靠的災難恢復方案,或建立異地的災難備份中心,這是當前數據中心建設中需要重視的一大熱點問題。
相應地,約一半的被調查者均通過重新利用現有數據中心,或構建新設施整合現有數據中心的方式來建立輔助數據中心,以便獲得災難恢復能力,以此保證業務連續性。
計算與存儲虛擬化
通過虛擬化進行數據中心資源整合是數據中心的發展趨勢。數據中心虛擬化正在勢不可擋地迅猛發展。據IDC報告顯示,截至2009年,超過50%的新購x86服務器都將默認進行虛擬化。
虛擬化分為存儲虛擬化和計算虛擬化。存儲化成為熱點話題已有兩年的時間。存儲虛擬化發生在兩個層次:塊存儲(block storage)和文件存儲(file storage)。虛擬存儲能將不同的物理存儲架作為一個單一的虛擬存儲池。
計算虛擬化也處于快速發展時期。一些領先的企業已經開發了跨平臺的服務器虛擬化軟件,允許數據中心的管理者聚集或分隔服務器計算服務。一個物理服務器即能提供多個虛擬服務器的服務,也能被整合到服務器組作為一個單一的虛擬服務器提供服務。
虛擬化技術能夠改善IT資源的再利用和提高靈活性,以適應不斷變化的需求和工作量;同自動化技術以及服務級的、基于政策的管理一起使用,資源的效率將得到極大的改善;靈活性將成為根據需要自動調整的功能,服務將能夠從整體上進行管理以保證高水平的彈性功能。
綠色低碳
綠色數據中心在機械、照明、用電和計算機系統等方面的設計為的是最大程度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最小程度造成對環境的污染和影響。建設和運行一個綠色數據中心需要采用先進的技術和優秀的策略。
目前IT設備的能源消耗,只占整個數據中心能耗的30%,而制冷設備的能源消耗要占到50%?60%,其它如燈光照明將占到10%。
快速的能源增長給數據中心在環境控制、電源與冷卻、空間管理等方面造成了巨大的壓力。此外,在多數情況下,不動產成本上的因素也限制了IT占地面積的擴展(服務器機架占用的地面空間)。因此,各公司都力求在低密度機架和發熱量及功耗極高的高密度機架之間尋求一種平衡。
流程自動化
在不需要大幅增長預算和人力的情況下,管理好數據中心資源的快速增長,是數據中心管理者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
虛擬化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這種增長,但虛擬化還會增加管理和自動化工具上的要求。實現IT管理流程自動化,是降低數據中心IT操作成本和復雜性的一個關鍵目標。自動化應用將呈現增長的勢頭。
快速便捷部署
如何更加快速部署應用軟件,為業務系統提供支持,提升行業/企業的競爭實力,也是目前數據中心建設中非常關注的問題。
構建信息系統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為業務提供支撐。在如今的環境下,為每一個應用單獨開發業務應用系統的模式,顯然已經不能夠滿足業務快速發展的需求,因此信息系統的自適應能力以及自動化的水平,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云革命實現“開源”與“節流”
我國政府向來高度重視信息化進程。十四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國民經濟信息化進程”;十五屆五中全會指出,“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是覆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舉措”;十六大報告提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切實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十七大首次鮮明地提出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的嶄新命題,賦予了信息化建設全新的歷史使命。
中國的電信運營商不僅肩負著推動國家信息化進程的使命,還面臨著金融危機和市場競爭加劇帶來的收入增長停滯甚至下滑的壓力。“開源”和“節流”工作對中國聯通而言,顯得尤為重要,而IT業界的云計算革命恰好為運營商在“開源”和“節流”兩個方面提供了難得的契機。
首先,云計算為中國聯通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市場空間巨大的信息化服務模式。據統計,目前,全球云服務市場規模為172億美元;未來5年內,全球云服務市場平均每年將增長26%;2013年將達到整體IT消費的10%,年收益增長至442億美元。而中國聯通具有得天獨厚的客戶資源和網絡資源,在運用云計算技術實現ICT、IDC、公眾增值服務轉型方面大有可為。運營商完全可以抓住云計算革命帶來的歷史機遇,在推進國家信息化進程的同時,開拓出業務收入增長的藍海。
其次,運營商可以利用云計算技術實現內部的IT支撐系統整合。目前,運營成本尤其是能耗居高不下,直接制約了運營商的發展和盈利能力。運用云計算技術,可以有效提高IT資源的利用率、降低IT資源消耗、減少管理和建設環節、提升運營效率,實現數據集中和統一管理,并提升管理能力。總之,應用云計算技術將大大降低運營商在IT支撐系統建設和維護方面的開支。
戰略、政策、試點三管齊下
目前,全球云計算發展處于起步階段,我們必須抓住產業技術革命新機遇,充分發揮我國體制優勢和市場優勢,加強戰略和政策引導,優化體制機制,推動應用推廣和技術產業發展,力爭在全球新一代數據中心和云計算發展中贏得先機。
首先,制定數據中心產業和云計算戰略規劃與行動計劃。
出臺數據中心產業和云計算發展戰略規劃與行動計劃,統籌部署數據中心產業和云計算基礎技術和網絡的研發、產業化及在關鍵領域的應用。
其次,建立數據中心產業和云計算發展的組織領導保障。
設立數據中心產業和云計算發展領導小組,建立運轉順暢、協調有力、分工合理、責任明確的領導和協調機制,統籌規劃、系統部署,制定數據中心產業和云計算總體發展戰略,解決數據中心產業和云計算產業技術發展布局和應用部署中面臨的行業協調問題,建立評估機制,及時對數據中心產業和云計算的戰略政策執行情況進行評估反思,適時調整。
第三,設立數據中心產業、云計算技術研發產業化和應用示范專項資金。
設立數據中心產業和云計算技術研發產業化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數據中心產業和云計算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為參與國際數據中心產業和云計算關鍵技術和總體架構的研發和應用提供資金支持。支持數據中心產業和云計算公共服務平臺、工程技術中心、產業孵化園區建設。
設立數據中心產業和云計算應用示范專項資金,通過直接投資和政府采購等形式,部署數據中心產業和云計算在工業、農業、金融、交通、物流、安全、醫療、環境保護、電力、水利等領域的部署和應用示范。以首購、訂購等方式推廣應用云計算的自主創新產品。
第四,建立數據中心產業和云計算產業協作機制,強化自主創新能力建設。
建立數據中心產業和云計算產業技術聯盟,組織電子設備制造企業、電信運營企業、軟件開發企業、集成服務企業及大學和研究機構,形成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協作機制。
建立跨行業、跨領域的數據中心產業和云計算標準化協作機制,加快共性標準化體系建設,組織各方力量積極參與國際數據中心產業和云計算網絡架構、技術和資源的標準制定。
強化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加強自主知識產權專利池建設,加強對數據中心產業和云計算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和執法力度。積極參與制定國際標準,推動“以我為主”形成技術標準。
第五,構建數據中心產業和云計算產業布局和區域布局。
信息產業節能減排不僅從微觀上應用節能技術手段,還需要從宏觀上分析我國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水平差異、資源優勢,調整產業布局和專業分工,應用現代信息通信技術,加強區域經濟合作。
利用中西部能源和坑口電廠的資源優勢和豐富的土地資源,運用云計算技術在能源生產地區就近建設高耗能“數據中心”產業基地,利用寬帶通信網絡向東部信息產業企業和信息服務使用者提供計算、存儲能力等服務;通過網絡傳送數據信息代替煤炭運輸和電力輸送,形成“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成本”的產業模式。這將有利于增強我國信息產業的競爭力,有利于節能減排的低碳經濟增長,有利于提高中西部地區信息產業的發展水平,有利于帶動西部地區的人才培養和就業。
另一方面,依據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因地制宜開展數據中心產業和云計算區域試點應用,不能盲目上馬,對確實有需要的地區,通過試點用于來積累技術發展、產業應用、經營管理、政策實施等方面的經驗,形成一批有示范效應、輻射能力強、可復制推廣的數據中心產業和云計算應用試點區域。
第六,加快數據中心產業和云計算法律法規建設。
加快數據中心產業和云計算法律法規建設。一是促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相關立法。
二是云計算及其服務的安全,尤其是云計算的虛擬化、多租戶和動態性等特點引入了一系列新的安全問題和挑戰,表現在數據安全、隱私保護、內容安全、運行環境安全、風險評估和安全監管等多個方面,通過加強法規建設,加強安全和隱私保護立法,在對數據和隱私分類基礎上,為接入和數據中心相關數據設置規則,確定法律責任,規范企業行為。
第七,加強國際合作。
積極參與國際組織,區域組織數據中心產業和云計算技術、政策和標準化方面的國際合作。在優勢領域主導數據中心產業和云計算國際標準的制定,在數據中心產業和云計算架構、關鍵資源國際協調方面占據一席之地。
跟蹤研究國際數據中心產業和云計算技術和應用發展的最新趨勢,及時吸收借鑒先進國際在數據中心產業和云計算應用的成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