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云計算技術的快速發展,AI診斷、云課堂、健康碼、政務云辦事……數字化的工具和手段日益成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數據中心正成為重要的基礎設施。
截至2020年底,全世界擁有的大型數據中心總數增至597個,是2015年數據中心數量的兩倍。此外,還有219個處于規劃建設階段的數據中心。
美國在其中占據了近40%的份額,中國以10%排在第二名,日本、德國、英國和澳大利亞共計占19%。
數據中心是技術制高點
“新基建”將5G和數據中心并列提出,說明5G和數據中心正在成為技術創新的制高點。
新基建浪潮之下,大數據、云計算、AI等前沿技術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數據中心的建設也如火如荼。
騰訊、阿里、百度、快手等互聯網巨頭計劃投入上萬億元競逐新基建新賽道。百度宣布10年內建500萬臺服務器,阿里在未來三年投2000億元加碼新基建。騰訊投資45億元建設西部云計算大數據中心二期,建成后將具備20萬臺服務器的運算存儲能力。
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為代表的基礎電信運營商;以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為代表的云計算服務商;以萬國數據、光環新網、世紀互聯、數據港、鵬博士等企業為代表的第三方IDC服務商紛紛進入。
《2019-2020年中國IDC產業發展研究報告》預計,2020—2022年,我國大數據中心業務市場規模復合增長率為27.8% ,2022年大數據中心規模將達3200億元。
液冷數據中心成為新焦點
大數據中心的特點是有很多服務器,而服務器的特點就是散發熱量很多,為了保證服務器正常運轉需要降溫。
怎么想辦法給服務器降溫呢?不少大企業將數據中心搬進了深山、北極、海底。微軟采用將數據中心放入海底,臉書把數據中心搬到了接近北極圈的地方,華為采用在貴州將大山挖空建設了數據中心。
貴州的緯度適宜,氣候獨特,天然溶洞內部恒溫恒壓,非常有利于散熱。除了華為之外,蘋果、騰訊數據中心都位于這里。
但是降溫也需要考慮成本。可想而知,這里面的投入、人力、物力,對大部分企業來說,是幾乎做不到的。
在這一背景下,液冷技術開始受到業界的青睞。
近年來,杭州、山東青島等地開始探索液冷數據中心建設,阿里巴巴、華為、浪潮、中科曙光等頭部IT企業開始布局液冷技術。
位于余杭的阿里巴巴浙江云計算數據中心,作為全國首座綠色等級達5A的液冷數據中心,采用了服務器全浸沒液冷進行規劃設計與建造。和傳統數據中心相比,每年可節省用電7000萬度。
液冷技術帶來的“革命”
高密度計算促使數據中心液冷技術興起,液冷不僅是制冷方式的改變,更可能引起整個數據中心生態變革。
從風冷到液冷,改變的將不僅是制冷方式,而是整個數據中心的生態和運算能力都得到了優化。浸沒液冷技術更有助于提高高密度運算性能,大幅減少了冷媒的體積流量、降低傳熱溫差,設備功率密度、能效比更高,芯片表面溫度更低。單位空間內所放的服務器數增加了,計算密度和性能實現了新突破。
隨著液冷技術進一步完善,生態系統進一步成熟,將引發一連串的“革命”。
浸沒液冷數據中心為數據密集型計算帶來了更為強勁的計算能力,使計算機數學運算可達每秒百億億次。數據顯示,到2023年,全球液冷數據中心市場規模將達到45.5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將達27.7%。
1月21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布《北京市數據中心統籌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3年)》,鼓勵采用氫能源、液冷、分布式供電、模塊化機房等高效系統設計方案,實現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環境保護。
從國家戰略上看,新基建加速落地,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據中心作為重要的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必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從發展趨勢來看,浸沒液冷技術無疑是數據中心未來發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