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與地震數據相融合,已成為推動防震減災科技創新發展的新途徑。地震數據是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基礎,國家地震數據災備中心借力信息化技術優勢,全力保障國家地震數據安全。
“十三五”期間,中國地震局大力推動防震減災事業現代化,中國地震局第二監測中心(以下簡稱二測中心)審時度勢,緊抓機遇,著力打破原有“煙囪式”的數據管理模式,對基礎設施進行統籌規劃、整體布局,建成了國家地震數據災備中心(簡稱災備中心),實現了對地震數據的科學化、可視化、規范化管理。2017年災備中心通過驗收并投入使用,地震數據成為二測中心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緊跟時代步伐 保障數據安全
隨著大數據上升成為國家戰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日益成熟,基礎設施的智能化管理手段不斷更新升級,為解決海量數據的高效存儲管理,突破地震行業特有的數據密集型、計算密集型、高并發訪問、時空密集型的瓶頸提供了技術可能性。但是數據資源分散存儲、業務生產各自為陣的管理及數據共享程度不足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制約著數據服務保障的效率和質量,不利于全局優勢資源整合和信息化建設的推進。
在此背景下,二測中心直面挑戰,科學決策,于2014年確立國家地震數據災備中心建設,旨在建設一個基于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的地震科學數據異地備份中心,實現國家測震、前兆和應急等地震數據的異地災備,實現地震信息服務骨干網站業務連續性的異地容災和均衡負載,極大提高地震數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確保在面對嚴重自然災害時仍然可以不間斷地為社會提供地震速報和信息發布,為政府提供決策依據。
精心組織實施 確保建設質量
項目定位于打造國內一流、支撐全國地震科研業務的高水平數據中心。按照“頂層設計、統籌內外、分步實施、共享開放”的建設思路,經過充分調研,確定了整體建設規劃。機房建設按照國標最高等級A級設計,充分考慮未來功能延展,采用模塊化和功能分區設計,使各分區既協調統一,又互相獨立,最大化利用空間。采用國際國內一流品牌,采用最新模塊化機房技術,引入行級制冷等最新綠色機房理念和技術手段,創新機房建設模式,力爭把項目做成優質工程和亮點工程。2017年8月,災備中心基礎環境工程完成,建筑面積約300平方米,主要包括數據中心機房基礎環境和應用示范區建設兩部分內容。
立足邊建邊用 提升數據服務
項目堅持“共建共享、分步實施、邊建邊用”的原則,積極開展對地震系統內外用戶的云服務,盡早發揮建設效益。項目以構建“存、算、聚、用”的基礎業務能力為出發點,建設統一的云平臺,整合IT基礎設施資源,構建共享資源池,初步實現了全局存儲資源、計算資源、數據資源和信息服務的彈性配置。
災備中心承擔國家地震數據安全備份任務,采用的大數據分布技術實現了海量地震數據異地備份存儲與檢索,整合了網絡、存儲和計算資源,可滿足不斷增長的地震數據在線存儲,具有CPU核數達到2716個,內存容量達到24.8TB。聯合其他地震數據分布式中心共同加快地震大數據和云計算應用發展,推進行業信息化建設,已為行業內外30多家單位提供高效快捷的云計算服務。
聚焦轉型升級 賦能數據應用
災備中心運行以來,不斷整合數據,發揮海量數據資源效益,以技術驅動引領轉型升級。當前,大數據中心在“提升聚合力,推進信息化”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果,大數據及相關技術目前已在多個領域得到應用并發揮了重要作用。二測中心努力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加強云計算、大數據技術與地震數據的融合創新,服務地震科研監測、開展業務應用的模式和途徑探索,推動地震系統數據資源的匯聚、統籌和共享,以及數據質量在線評價,加大地震大數據應用和產品產出,切實發揮地震數據的潛在價值。
為深入貫徹中國地震局黨組關于深化局屬單位機構改革的指導意見,二測中心聚焦全國地震監測信息獲取、存儲備份、質量監控和共享服務,盡快實現由監測中心向數據中心的轉型升級。目前,地震大數據應用與服務中心云計算能力建設項目穩步實施,項目擴建機房210平米,擴建云計算平臺(1700CPU核),存儲新增2PB以上。國家地震數據災備中心箱式變電站增容及雙電源改造工程的實施將為大數據中心建設運維提供安全可靠的供電保障。
下一步,二測中心將以大數據中心建設為抓手,積極探索大數據中心資源優勢,緊密圍繞防震減災現代化建設需求,以構建海量數據管理、快速數據處理、數據質量評價和信息服務為方向,充分發揮地震大數據中心創新主體作用,以服務創新帶動技術創新,滿足政府和社會公眾多層次需求,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慧化地震數據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