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表示,因為容量規劃可能是數據中心中最難的工作之一。1982年,Buckminster Fuller提出了知識倍增曲線(看起來與摩爾定律非常相似),將“人類知識”想象成包含一切知識的一本書,那么這本書的容量多長時間翻一番?截止到1900年,人類知識每25年翻了一番。而如今,人類知識每13個月就會翻一番。
人類知識的發展進步與計算能力的發展密切相關。同時,這兩方面都對容量規劃工作變得越來越困難負有相同的責任。技術變革唯一可預測的是它將繼續加速。
設施更新跟不上,容量如何擴展?
這種技術快速進步的責任落在物理基礎設施上,并構成數字時代工廠的數據中心。技術變革意味著未來對數據中心容量的需求日益高漲,這使得即使是最復雜的容量規劃者也會面臨著挑戰。
挑戰的很大一部分源于技術進步比物理基礎設施發展快得多。一臺服務器的價格為幾百美元,生命周期為3-5年。而數據中心的資本支出高達上千萬美元,其租賃期限或折舊計劃為15-30年。如今的數據中心的物理設施和消費模型并不靈活。
應對挑戰才能滿足需求
如果數據中心的組件每3-5年“更新”一次,并且像IT機架一樣快速輕松地獲得,那么部署就很容易。但數據中心和建設是一個更長、更昂貴的承諾。而自適應數據中心稱為面向未來的數據中心,它是一個能夠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的數據中心,這是一個能夠快速有效地提供新容量,并快速有效地為現有部署增加容量的數據中心(高效就是沒有限制容量或需要占地面積重新配置或冷卻附件。)
快速提供新容量的應對之道
快速交付容量面臨的挑戰是降低無法滿足業務需求的風險。“快速提供新容量”意味著在不到12周的時間內提供多兆瓦的數據中心容量,數據中心運營商通過將高度可擴展的構建組件與現場預配置容量相結合來實現這一目標。
希望快速提供容量的組織需要尋求與可靠的數據中心合作伙伴進行合作,而組織可以跟合作伙伴探討最初需求到日常運營等各方面的知識和經驗。
擴大規模必不可少
響應不斷變化的需求還意味著快速有效地為現有部署增加容量。這需要能夠擴展(增加功率密度)和輸出(增加占地面積)。采用工廠構建的可漸進式可擴展的基礎設施,可以允許客戶在需要時縱向和橫向增加容量,而不會造成業務運營中斷。
擴大規模意味著增加現有數據中心的功率密度——而且應該可以在不限制容量、重新配置數據中心占地面積或增加冷卻技術的情況下實現。采用的先進冷卻技術可滿足客戶的IT需求,支持標準和高功率密度(每個機架40-50kW),無需附加或重新配置。
無壓力容量規劃真能實現嗎
擁有可以快速提供容量,擴展的數據中心可以減輕數據中心容量規劃帶來的壓力。當數據中心設計為向上和向外擴展時,不需要過度配置容量來降低風險。
組織的數據中心規模需要靈活、快速和富有遠見。組織的業務成功需要良好的數據中心合作伙伴,能夠靈活、快速地提供計算、存儲和網絡容量,并對滿足未來的容量需求具有戰略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