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據中心這些年發展得非常快,新技術層出不窮,各種方案也千奇百怪,早年的一些標準和規范已經不太適合現在的發展現狀。而目前行業內廣為人知并普遍認可的評判標準和概念,主要有代表節能水平的PUE,以及代表可靠性水平的Tier等級。
前些天看到網上一條新聞:有美國的公司宣稱要推出新的標準取代UPTIME的Tier等級體系,并宣稱自家的數據中心可以達到Tier5,以下就聊聊關于可靠性的一些看法。
毋庸諱言,數據中心這些年發展得非常快,新技術層出不窮,各種方案也千奇百怪,早年的一些標準和規范已經不太適合現在的發展現狀。而目前行業內廣為人知并普遍認可的評判標準和概念,主要有代表節能水平的PUE,以及代表可靠性水平的Tier等級。
與這兩個概念相比,其他的一些標準和規范,要么是過于專業,要么是接受程度不高,所以難以作為統一的數據中心衡量標準。
而相比PUE,Tier的商業化運作更加成功,由UPTIME頒發的等級證書也具備更高的商業價值。
什么是Tier認證,它有什么用?
Tier是目前國際廣泛認可的一種數據中心可靠等級標準。它主要針對的是數據中心物理基礎設施(即風火水電等系統)的可用性/可靠性,分為以下四級:
TierI:滿足基本需求;
TierII:主要設備冗余;
TierIII:在線維護;
TierIV:容錯;
數據中心的Tier等級由第三方機構UptimeInstitute進行評估與認證,取得相關認證的數據中心在業務推廣、出租收費等方面要明顯優于普通數據中心。
但要說明的是,目前的Tier認證僅針對單個的數據中心項目。能否獲取認證,與采用哪種產品、采用什么品牌的產品無關,每個數據中心都要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由UPTIME進行評估并授予不同等級的認證。
由此可見,并不是隨便哪家機構推出一種新的標準就可以取代Tier的。這套認證系統本身的商業化運作已經非常成熟,其證書本身也具備一定的權威性,并被廣泛接受。
所以,決定了一套標準是否得到認可的關鍵因素,其實并非技術的先進性,而是商業系統的成熟度。
關于可靠性,很多問題一直都存在
這并非說這套評判標準本身就沒有問題,實際上對于很多互聯網企業的自營數據中心來說,按這套標準來看,其Tier等級并不高。但沒有人會認為這些數據中心不可靠,為什么呢?
首先,問題的關鍵在于:基礎設施只是數據中心的一部分,而最終業務運行的可靠程度,并非僅僅取決于基礎設施這一層面。
硬件、軟件、操作系統、各種應用都會影響到具體業務的運行,各子系統緊密結合、協調工作從而保障了數據中心的業務可靠運行。
從業務連續性的角度來看,單一系統的可靠性并非決定性因素。最明顯的例子,就是IT設備的虛擬化、資源池化降低了對IT硬件可靠性的依賴。這也是云計算技術能夠流行的關鍵原因。
所以,從基礎設施角度看,也許一些自用型數據中心的Tier等級并不高,但其從軟件系統、業務應用,甚至數據中心定位等層面彌補了基礎設施的不足(其實主要是為了節省成本),所以整體來看依然具備很高的可靠性。
其次,數據中心是復雜的系統工程,但其內部各子系統和產品的設計缺乏協調,往往是孤立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服務器的設計者為了保障可靠性,往往會采用相互獨立的雙路電源供電,以便保證在一路供電故障的時候,另外一路供電也可以提供可靠的電源給服務器工作;但對供電系統的設計者來說,必須保證供電100%的不間斷,而不會去考慮后端負載的情況,所以不間斷電源和備電系統是必須的。很多時候,單一產品的設計者都只會優先考慮自身產品的可靠性設計,而對整體系統缺乏端到端的理解。
當然,以上兩個例子,不管是虛擬化也好,產品過度的可靠性設計也好,對數據中心整體可靠性提升是有益的,只是增加了投入成本。一些情況下,缺乏對整體系統的理解,可能會帶來負面的影響。比如某些高功率的通信設備會采用側面通風的設計,而當它們應用在數據中心里面時,就與數據中心主流的前后通風散熱設計產生了矛盾。
但實際上,對于以出租為主的IDC來說,業主很難預測最終用戶的需求,所以大家也只能盡量做到基礎設施的可靠性。
其實,據筆者了解,UPTIME自身也做了一些改變來應對數據中心的發展。比如最近,他們就新推出了一種新的認證——Tier-Ready.
什么是Tier-Ready認證?
Tier-Ready是UPTIME針對高速發展的預制模塊化市場推出的一項數據中心可靠性等級認證。它是一種特定的設計認證,目的在于實現用Tier等級評估模塊化數據中心,從而使最終用戶可以享受Tier標準的高可靠性保護。當一個機身打印著TIER-Ready標示的模塊化數據中心產品部署到具體的使用地點之后,只要再通過建造認證,即可快速達到全球公認的Tier等級規定的可靠性能。
UPTIME為什么推出該認證計劃?
近年來,隨著數據中心的快速發展,傳統數據中心建設周期長、初期投資高等問題日益突出。為解決這些問題,預制化、模塊化數據中心應運而生。
據筆者了解,目前各主流廠家均推出了模塊化數據中心方案,這意味著數據中心正在從傳統的工程項目變成一種標準化、可復制的產品。
據ICTResearch統計,2016年國內模塊化數據中心市場規模已達到40億元,并連續多年保持高速增長。但與此同時,模塊化數據中心市場也面臨著標準缺失、各廠家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尤其是在可靠性等級方面并無統一的標準。
正是在這一市場背景下,UPTIME針對模塊化數據中心推出了Tier-Ready認證計劃,旨在建立統一的可靠性標準,幫助用戶更好的識別和選擇高質量的模塊化數據中心產品。
對數據中心業主來說,采用符合Tier-Ready認證的模塊化數據產品(微模塊),意味著該數據中心的設計已經初步符合了相關的Tier認證。只要花費少量費用對外圍系統和部件進行認證,就可以快速獲取正式的數據中心Tier認證,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成本。
同時,采用符合Tier-Ready認證的產品,也意味著數據中心本身具備更高的可靠性等級,這無疑可以增強用戶的信心,幫助數據中心的運營者們獲取更多市場。
而對生產廠家來說,一款微模塊取得了這個認證,無疑可以提升溢價空間,獲取更多利潤。
技術的歸技術,商業的歸商業
正是因為以上的原因,筆者認為,在可靠性方面,短期內還很難有標準能取代Tier等級的地位。坦白的講,與其說是新技術新規范主導了這些年數據中心產業的發展,到不如說是市場和用戶選擇的結果。
這個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其實更多時候還是要看產業鏈上下游,各相關利益方多方博弈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