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大數據全面融入現代社會生產生活,并將深刻改變全球經濟和安全格局。大數據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是戰略資源。我國大數據產業當前卻面臨著重復建設、數據封閉等發展瓶頸。因此,未來產業發展一方面要解決制度設計、數據開放等問題,另一方面也要深入挖掘市場需求,實現大數據產品高效應用——
愛自拍的人消費能力也高嗎?近日來自美顏相機《全球自拍粉皮書》的大數據顯示:在中國,每天自拍100張以上的用戶,其化妝品月開銷3000元以上的比例高達30%;每天自拍5張以下的用戶這一比例低于10%。
金融、通信、零售、醫療、旅游、政府管理……如今,大數據的觸角已延伸至各個領域。作為被科學家譽為驅動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新電力”,大數據已經成為互聯網時代生產生活的重要分析工具。那么,如今的大數據應用如何為企業帶來效益,實現點“數”成金?大數據產業發展當前又存在哪些關鍵障礙?《經濟日報》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數據決策成共識
“如果說2013年是大數據元年,那么現在則是大數據的春天。”在近日舉行的中關村(8.700, -0.11, -1.25%)大數據產業聯盟年會上,天津大海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馮一村說。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近日透露,2016年我國數據中心產業同比增長近40.4%,市場總規模預計達728.7億元。
大數據不僅是技術,更是戰略資源,逐漸成為社會共識。“以大數據、云計算為代表的新興信息技術,已全面融入社會生產生活,并將深刻改變全球經濟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東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寶衛表示。
以三一重工(6.480, -0.17, -2.56%)為例,通過大數據存儲分析平臺優化配件周轉率,在保證服務水平的前提下,三一重工庫存下降近50%,配件需求預測準確率提升25個百分點,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
“信息孤島”待消除
“我國大數據產業目前還處于萌芽期,尚未成熟。”馮一村說,能否找到隱藏在大數據中的有效信息,并應用于指導各行各業實踐,是當前大數據產業發展急需翻越的一座“大山”。然而,令人尷尬的是,很多大數據企業只重視數據采集,忽視了數據應用。“因為認知有限,現在我們對大數據的開發利用還處于‘盲人摸象’階段。”馮一村表示。
與此同時,數據資源的封閉阻礙著數據價值的變現。“數據只有流動起來才能打破‘信息孤島’、釋放數據價值。”楊寶衛說,數據獲取目前主要有三個渠道:一是來自互聯網,比如阿里巴巴的交易數據、百度的查詢數據;二是來源于政府,比如氣象數據、人口數據;三是對原有數據再次采集,比如物聯網。但目前我國信息數據資源絕大部分掌握在各級政府部門手中,如何開放共享仍有待探索。
伴隨著大數據熱潮,重復建設問題也浮出水面。楊寶衛發現,全國投建了大量數據中心,很多因為缺乏運營經驗處于閑置狀態,鮮有發揮作用;但很多城市仍在花費巨資投建新的數據中心。
此外,能耗問題也不容忽視。工信部等部門發布的《國家綠色數據中心試點工作方案》顯示,近年來我國數據中心發展迅猛,總量超過40萬個,年耗電量超過全社會用電量的1.5%,其中大多數數據中心的PUE(平均電能使用效率)普遍大于2.2,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有較大差距。
高效應用是關鍵
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秘書長趙國棟認為,目前我國數據開放存在兩個突出問題:一是數據割據問題,因部門保護、制度設計等原因,很多部門數據沒有開放,一些大公司數據割據現象尤為突出;二是數據安全問題,由于相關法律法規缺失,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成為大數據產業發展“軟肋”。未來中國大數據產業若要更好更快發展,一方面要努力提供良好的法律環境;另一方面需增強政府及企業開放、共享基礎設施與數據資源的意識,摒棄“地方保護主義”或“自我保護主義”。
在楊寶衛看來,一個產業蓬勃發展離不開旺盛的市場需求,現在很多大數據產品都是企業“策劃”出來的,缺乏真正的需求作支撐,因此反饋效果不理想。楊寶衛表示,只有深挖數據背后隱藏的價值,為用戶提供真實、急需的數據產品,實現高效應用,大數據產業才有望迎來爆發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