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網消息,昨日,市場調研機構IDC亞太公司在官網發布了針對亞太地區(不含日本)數據中心領域未來主要發展趨勢的十大預測。
IDC表示,未來的“DX經濟”(數字化轉型經濟)要求高度精確、全自動化的遠程數據中心可以利用預測性分析技術減少停機時間。這雖然是一個非常美好的前景,然而對很多成立時間較長的組織來說,目前需要面對的現實是,盡管云技術的進步帶來了效率和靈活性的廣泛提升,但數據中心的基礎環境仍存在極大的技術復雜性。
IDC亞太公司數據中心的高級研究經理Glen Duncan博士表示:“此前這種討論一直把重心放在業務的數字化轉型方面,而往往忽略了數據中心基礎環境的復雜性。目前,業務與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趨勢的充分匯流要求兩者必須保持協調一致。”
基于此,IDC亞太公司就2017年及此后將對亞太地區產生重大影響的數據中心發展趨勢發表了以下十項預測。
1:數據中心前景。
到2018年,數據密集型行業將有35%的企業采用正式的數據中心規劃、采購及治理流程來加快數字化轉型進程。
2:下一代工作負載。
到2019年,組織機構用于數據中心投資中的25%將用于支持認知/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增強現實等下一代情境工作負載。
3:即用即付(PAYG)使用模式。
到2018年,即付即用模式將在本地、外部部署的物理IT和數據中心資產支出中占據25%的比例,從而加強業務與IT部門的合作。
4:智慧數據中心。
2017年,只有20%的企業將按預定進度部署軟件定義的數據中心,因為關鍵設施的容量限制會延遲轉型進程。
5:多云化操作。
隨著企業對不斷變化的數據應用模式做出反應,2018年企業ICT支出中的45%將用于主機代管、托管云和公共云數據中心。
6:本地云交付。
到2019年,20%的本地部署基礎設施將支持與地理位置相關的下一代工作負載,這些工作負載將通過集成式設備上的IaaS/PaaS堆棧直接連接到公共/托管云。
7:機架級的IT。
三年內,機架層級的超融合與超大規模捆綁式銷售將占到服務器/存儲/網絡部署的30%,從而推動能耗和冷卻設計的變化。
8:動態連通性。
2017年,25%的企業將利用基于策略的覆蓋網絡(覆蓋網絡是指建立在物理網絡連接基礎上的另一個網絡,是面向具體應用的應用層網絡)在數據中心、云和分支機構之間快速安全地移動數據和工作負載。
9:電力保證。
到2019年,主要數據中心運營商將逐漸減少對國家電網的依賴,10%的數據中心能源需求將通過專用的私人發電來滿足。
10:數據中心的退化。
硬件過時所導致的功率輸出與IT工作負載的不匹配將令30%的大中型企業遭遇服務故障。
IDC亞太公司數據中心的高級分析師Cynthia Ho表示:“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推進,各類機構的底層云和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必須以相同的速度共同成熟。否則,業務和IT部門就無法協調一致,這將在兩者之間造成矛盾沖突。并且在成熟度上的差距越大,雙方的矛盾就越突出。除了束縛業務的發展外,還會導致影子IT激增。”
(雷鋒網注:這里影子IT是指機構內部采用,但未經IT部門討論許可的IT系統,也有人稱其為隱形IT。由于這些IT系統并非機構內部的IT部門部署,因此IT部門可能被蒙在鼓里,對這些系統潛在的問題和安全隱患無法預判,而這些系統一旦出了問題,機構內部的IT部門也無從解決,從而引發機構內部一系列的連帶問題。)
IDC認為,混合數據中心環境將繼續激增,成為亞太地區(不含日本)的新常態。這一點在預測第5條中也有所體現——到2018年,45%的企業ICT支出將用于與外部部署相關的混合環境。未來,隨著混合云逐步拓展到包含移動設備和傳感器的網絡邊緣,IDC預計數據中心環境只會變得更加分散和復雜。
最后,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還了解到IDC近期還發布了《IDC FutureScape:2017年全球數據中心預測——對亞太地區(不含日本)的影響》和《IDC FutureScape:2017年全球數據中心預測》,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點擊下面的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