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進行哪些具體實踐
當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納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的時候,互聯網思維就成為一個可以拿出來大談特談的題目,尤其是政治領袖還給了解讀。互聯網思維是當下商業社會需要惡補的良藥,各種論壇在討論、各種圖書以此為題、各位商業大佬出鏡的內容……互聯網思維在影響著各個行業的發展,數據中心也未能幸免。為此,在數據中心行業該怎樣玩轉互聯網思維呢?
更長遠的戰略視角
互聯網時代,企業的發展速度變得異常驚人。以騰訊微信為例,微信只用了433天就完成用戶數從零到一億的增長過程。在傳統時代,這種增長恐怕需要企業幾代人的不斷努力才成。為此,生存于互聯網時代,企業管理者需要有更為長遠的戰略眼光。根據全球行業分析機構IDC的預測,2016年中國數據中心市場規模將會突破1000億人民幣,數據中心有著非常大的市場需求。數據中心行業不再僅是充當企業的機房,而是正在成為企業變革加速發展的核心動力,成為服務國家經濟建設的關鍵支柱。對于數據中心行業來說,數據中心的發展更需具有大規模化發展視角,將自身發展融入到全球信息科技發展生態環境中。例如,投身于云數據中心建設的熱潮中,利用提供新的計算服務技術加速企業信息化建設推動企業創新,如提供云計算、云災備、云監控服務等。隨著國家智慧城市建設的不斷推進,諸如電力、水力等能源布局,以及更多基礎服務項目的設計中,與當地數據中心的建設相配套成為城市設計部門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互聯網時代,數據中心行業可以更有作為。
更貼近市場的活法
近兩年有個很流行的段子:以前化緣的改叫眾籌了,算命的改叫分析師了,八卦小報改叫自媒體了,統計改叫大數據分析了,做耳機的改為可穿戴設備了,數據中心的都自稱云計算了……段子中所反映的現象是商業行為應用互聯網普及后,很多行業的商業模式都可以包裝出更有逼格的叫法。段子雖有玩弄幽默的味道,但背后的道理卻反映出互聯網時代企業在滿足人們更為多樣化需求的改變,名稱改變的背后是企業“活法”的創新。就數據中心行業來說,也需要順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特點,找到自己的新“活法”。
過去,企業需要數據中心服務更多是看中了數據中心在基礎設施服務上提供的優秀服務能力,如UPS、機柜、控制系統、空調系統、電能分配單元等等。企業將數據中心服務外包給IDC公司是更多是為了追求更簡單的運維、更高效的運行。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開展和互聯網應用極大的開拓出的市場需求,數據中心原有提供企業的計算服務能力變得越發不足了。企業需要更為可靠地系統,可以有更高功率密度的基礎設施,需要數據中心服務具有預測性,同時性價比更高等。數據中心行業經歷了機柜級、模塊化行級、房間級、基礎設施級的發展,正在向IT級模塊化方向發展,如模塊化數據中心。當前數據中心行業需要考慮的更多,如能源的優化,服務器液冷方案變得更有市場;如流程的優化,曾經受到冷落的DCIM市場成了香餑餑;如安全的優化,磁帶、HDD、SSD組成的分層存儲作為賣點……而這些,也正是當前云數據中心建設所考慮的重點內容。所以說,“數據中心的都自稱云計算”并非完全的戲謔,而是云數據中心建設成為數據中心當前的必經之路。互聯網時代,作為與互聯網靠得最“近”的數據中心,自然要求有順應互聯網發展的新“活法”。
更為專業的發展方向
早在300年以前,亞當·斯密就說了分工帶來勞動生產力上最大的增進,互聯網時代讓分工變得更加重要。互聯網強化了專業化分工的發展思維,正如當前行業的領軍企業都成為某個活動的代名詞。比如“百度一下”“上淘寶”“Q我一下”,分別代表著“搜索”“購物”“聊天社交”。在互聯網造就用戶需求極大變化的時代,有著專業化的發展標簽讓企業可以快速獲得準確的市場,“小而精”比起“大而全”變得更有發展潛力,從而擺脫行業間的同質化競爭。當前,企業計算需求正在經歷變革,從數據孤島到大數據,從企業內部數據聯動到跨行業數據聯動,從機組集群到分布式計算,數據中心行業生存也在經歷著專業發展方向的考驗。
如今,數據中心行業做主機托管、網絡帶寬出租、機房場地出租、設備租賃的這些傳統生意越來越難了。企業計算能力的需求變得更加分化:計算密集型與數據密集型;冷數據與熱數據;結構化數據與非結構化數據;開源數據庫與商業數據庫;互聯網行業與非互聯網業;私有云、公有云與混合云……數據中心行業難以有一套可以應對所有企業需求的完整方案,走專業化的道路是目前最好的出路。順應互聯網時代的企業需求,數據中心行業在向更多增值服務上下工夫,云災備、云計算、云存儲、云監控……,甚至是更為個性化的虛擬私有云也成了當前的熱點。數據中心行業需要有類似于百度、淘寶、騰訊類的企業——做更為專業的事兒,找到自己的代名詞。
更為和諧的發展理念
現在很多企業都在忙著年終獎的事,比起“蘋果+牌+筆記本”的組合“蘋果牌筆記本”肯定更加受歡迎。理由除了MAC更加值錢,也在于一個MAC除了不能吃以外,能干“牌+筆記本”倆樣兒的活。科技產品改善了人與物、人與人的關系,互聯網在改革商業社會的問題上也體現著對這種關系的改善。如電商提高了商業貿易的吞吐量,互聯網搜索提高了人類獲取知識的吞吐量,社交軟件提高了人類情感交流的吞吐量……通過這些改變,社會領域的精神和物質資源分配變得更加高效、公平、合理,互聯網商業真正做到了“效率優先、兼顧公平”。例如微博上,人與人的距離只差一個鍵盤和鼠標,顛覆了“六度空間”理論。
數據中心的發展也需要秉持著這種和諧的發展理念,把服務落實到真正支持可持續發展了理念上。如在上馬更為高級的基礎設施上,兼顧能源效率運用的問題;在維護企業計算資源運行的同時,做好企業信息安全的保障等。數據中心越發成為聯系商業生態的紐帶,互聯網讓每個人成為社會的中心節點,而數據中心就是讓每個企業成為商業生態的樞紐。未來數據中心建設需要擺脫單純的資源投入發展理念,實現生態發展共贏的可持續發展。
數據中心行業需要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在于商業融入的過程中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讓很多年輕的新秀迅速躋身于“世界五百強”企業,讓很多的商場新人快速躋身“財富500強”人物行列,互聯網對商業產生了變革的力量。這種變革的順利進行不但需要具體的行為索引——學習互聯網企業發展的成功之路,更需要思想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引——商業模式、組織模式等的戰略管理領域的探討。斯坦福大學教授 Stefan Heck在《資源革命》中指出,一個時代的進步需要科技的變革,但也需要新的商業模式和組織模式,而且有時候新的商業模式和新的組織模式很可能比底層的新科技本身創造更大的價值。
云計算成為當前企業解放生產力最好的信息化手段,數據中心行業當前在云數據中心建設上的人、財、物力投入順應了當前商業社會信息化的發展趨勢,但在以人、財、物為代表的技術升級之外,順應互聯網發展模式的探討。
其實“互聯網思維”并非是全新的概念,數據中心行業玩轉互聯網思維不需要脫胎換骨的洗禮,其核心實質依舊是對生產力的解放,對服務社會的不斷實現,知識在用新的戰略視角、新的活法、新的核心競爭力來為企業不斷地創造顧客。互聯網思維不是換血,降低了數據中心行業玩轉互聯網思維的成本;互聯網思維不是壟斷、私有的一家之言,數據中心行業可以運用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思維有“黃金屋”,數據中心行業需要互聯網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