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阿里云在深圳的數據中心正式開放運營,這是阿里云在全球開放的第5個數據中心。而更稍前一點,中國電信集團“騰籠換鳥”計劃開始,將其IT中心向云數據中心遷移,首批遷入的地方館包括北京館、浙江館、上海館、江蘇館和廣東館。
云業務的擴展會帶來數據中心的擴張,那么作為云業務的基礎資源,數據中心是否會構成云業務的核心競爭力?
中國電信云數據中心成形
中國電信有國內最豐富的數據中心資源,超過330個數據中心,占全國50%以上的份額。
現在中國的云計算市場處于起步階段,產業鏈初步成形,云服務和應用也開始落地實施。企業作為產業的主體,在市場上的競爭排位也初見分曉。阿里云被認為是云計算排名第一公司,自它以下的企業,有做互聯網的,有專注做云服務的,也有三大運營商,但是并沒有誰是第二,誰是第三、第四的明確排名。
其實,三大運營商是最具有做云計算云服務實力的企業,然而他們并沒有做出可以和阿里云一競高下的產品?,F在,運營商們也在發力云計算,那么,他們發力的方向是什么呢?云數據中心。
現在,中國電信規劃建設“4+2”云數據中心(北京、上海、廣東、四川+內蒙古、貴州),提供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服務,也能根據客戶需求就近部署私有云。據中國電信內部人士介紹,目前北京、上海、廣東、四川、內蒙古云數據中心已經投產,提供數萬臺云主機、超過10PB可用存儲(含數據可用性>13個9的存儲),同時提供桌面云和大數據服務。
中國電信大手筆投資的云數據中心,和傳統數據中心區別在哪?事實上,傳統數據中心有一代和二代,包括基礎設施托管服務、增值服務,云數據中心是第三代,特征是融合計算資源及多信息,提供統一的服務和全面解決方案。它的關鍵詞是安全、綠色、智能、模塊。
中國電信政企部副總經理項煌妹透露,中國電信在IDC領域處于領導地位,占全國30%市場份額,2014年收入預計超過100億元。中國電信有國內最豐富的數據中心資源,超過330個數據中心,占全國50%以上的份額,新建的云數據中心集群以內蒙古和貴州園區為核心,內蒙古園區占地1500畝,有42棟樓,超10萬機架;貴州園區占地600畝,有23棟幾樓,超5萬機架。
據悉,中國電信在內蒙古和貴州分別建的2個超大型云數據中心,其中內蒙古信息園有3路出口路由,現場運營服務團隊達到1000人,PUE實際值達到1.27;貴州信息園有3路出口路由,運營團隊500人,PUE值達到1.4。項煌妹透露,當內蒙古信息園工程全部建成時,相當于重建一個中國電信的基礎網絡計算能力。
云公司入駐運營商數據中心
現階段中國的云計算公司,幾乎有一半以上是和運營商合作來租用他們的數據中心。
從中國電信投建云數據中心可以看出,中國電信一方面是想真正在云計算的基礎數據中心資源上占好地盤和山頭,真正將云計算業務作為新的可有所作為的業務去拓展,所以,中國電信在2012年成立了云計算分公司,負責大型云數據中心的建設和運營;另一方面,舊的數據中心也有改造升級的需求,以云數據中心的標準籌建新的數據中心是中國電信保持核心競爭力的方式之一。
在全國上下的數據中心資源中,運營商擁有的數據中心占了大部分。還有一部分是類似世紀互聯等數據中心運營商自建并經營的。當前中國的云計算公司,例如阿里云、藍汛、UCloud等,都會和這些電信運營商或是數據中心運營商合作,租用他們的數據中心來做云業務。咨詢公司IDC高級研究經理周震剛認為,在現階段中國的云計算公司,幾乎有一半以上是和運營商合作來租用他們的數據中心。
運營商大規模的云數據中心確實吸引了不少互聯網企業、云計算公司入駐。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高同慶透露,百度、搜狗等企業已經入駐內蒙古云數據中心,阿里巴巴也會在明年3月入駐。
而從UCloud公司的情況來看,情況也確實如此。其副總裁黃健斌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透露,UCloud現階段是和運營商及IDC(數據中心)運營商聯合運營,以租用數據中心為主;到2015年會有新的合作模式,即由運營商提供機房,UCloud提供技術能力將運營商的機房云化;而到2017年,根據區域用戶數量,若單一機房機架數量到達2000個以上,可探討自建機房的可能性?,F階段Ucloud重點以輕資產方式運營。
阿里云產品技術總監張婷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阿里巴巴數據中心資源已達到數十萬臺服務器規模。除了自建外,阿里還與華數、名氣通等合作伙伴合作運營數據中心。例如第四個建成的數據中心——香港數據中心,就是和名氣通合作的。數據中心的分布,主要是從阿里云用戶的市場地域分布來考慮的。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互聯網中心主任高巍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數據中心硬件資源不是目前阻礙云計算發展的障礙,目前國內數據中心建設規模很大,在內蒙古、黑龍江、貴州、河北等地都有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園區的建設,對于云計算企業來說資源是充足的。
而據工信部最近的一個調查,我國新建數據中心的利用率只有7%,大量數據中心資源是空置的。
數據中心不代表云核心競爭力
運營商的云核心競爭力是數據中心資源,和真正云公司擅長的軟件能力相比差距較大。
既然事實情況是中國并不缺乏數據中心資源,那么為何像阿里云、UCloud這樣的云計算公司還自建或計劃自建數據中心呢?
“因為運營商的數據中心建設標準不一,不太適用UCloud。我們正在實施的新的合作模式,是機房使用運營商的,網絡監控部分則是自建。UCloud會將多個機房的網絡打通成一個數據傳輸的大網,設計數據的云端和災備設施,使之具備更高的保障能力。”黃健斌說。
賽迪智庫軟件與信息服務業所高級研究員陳光向《中國電子報》記者分析,互聯網企業等云服務商主要面向公有云市場,為中小企業和獨立開發者提供公有云服務,其建設云數據中心一方面是自身互聯網業務的需要(例如阿里需要云平臺處理海量電商數據,百度需要云平臺處理海量網頁),另一方面依托云平臺開展多種形式的云服務,其中很多云服務是運營商提供不了的(例如阿里提供的搜索云服務、大數據分析服務)。對于一些云計算企業,可以依托別的數據中心開展自己的業務,是否需要自己建設主要是從成本方面考慮。
高巍認為,包括互聯網公司在內的云計算公司一直在探索自建數據中心,主要是考慮租用機房的供電、制冷、維護、網絡等都需要依賴運營商,對使用量較大的用戶來說靈活性和自主權不足,于是一些企業開始自建數據中心,但目前由于網絡接入還只能依靠運營商,因此企業自建數據中心的規模相比運營商來說都不大。
運營商有帶寬的壟斷資源,而且還建有大規模數據中心,對于云公司來說,無論是自建數據中心還是租用,都必須選擇與運營商合作。周震剛向《中國電子報》記者分析,雖然運營商也做云計算,但是運營商與阿里云等云公司的關系并不像外界想象得那么緊張,因為云公司帶給運營商的是比運營商自身的云業務收入更多的流量收入、出租機房收入,運營商其實是歡迎云公司與他們合作的。
而真正緊張的,是運營商做云的公司與阿里云等云公司之間的關系。業內普遍認為運營商所謂的云,其核心競爭力是數據中心資源,和真正的云公司擅長的軟件能力相比差距比較大。周震剛表示,如果真正去做云,中國沒有企業能比得了運營商,因為他們有壟斷的網絡資源。但是現在,運營商僅憑出租帶寬和數據中心就能帶來大量業務,而做云的風險又比較大,建的大規模數據中心,其實都是為別人準備的。
所以,云公司也并不因為與運營商在云方面的競爭關系而緊張,相反也樂于接受現在租用運營商數據中心的事實。張婷表示,目前很多數據中心希望找阿里云合作,而阿里云未來也會更多采取數據中心合作的方式,只要符合阿里云的標準,能夠大規模運作,阿里云都會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