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規模基礎設施被廣泛認為是大型面向網絡企業或頂級托管和云計算服務提供商才能部署的設施。但隨著企業開始面對大數據、移動和動態工作負載等趨勢,即使是中型企業也將在某個企業會需要超大規模環境,無論是作為全新部署還是托管/云計算。
然而,目前大多數超大規模部署的重點是在服務器和存儲組件。畢竟,這是最終用戶實際使用的組件,并且,定價/成本效益通常是以一美元多少內核或按GB來計算。但如果沒有網絡,這一切都不太可能會發生,同時,擴展吞吐量、帶寬和整體連接的能力也與提高處理和容量的能力一樣重要。
Facebook是第一個想出解決辦法的公司之一。該公司的開放計算項目(OCP)平臺最近推出了其第一個模塊化頂架式交換機,該公司正在從太平洋沿岸各廠商獲得原始設計制造,還有基礎設施的其他組件。這個40GB交換機具有16個10GbE插槽,可擴展到32個,還有一個專用“Hug”母板,它通過 PCIe連接到服務器主板。這里的想法是將該交換機作為另一臺服務器,來進行配置,還有可擴展性,這比傳統網絡更簡單。這種設備運行Facebook自己的Linux 發行版,并定制了代碼用于監測和配置。
根據Emulex的Mike Jochimsen表示,從操作的角度來看,超大規模和傳統基礎設施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于,盡管其規模龐大,超大規模通常是專門用于一個或兩個關鍵應用程序,而不是多個應用程序。而從網絡組件的角度來看,重點將會是大規模冗余和快速故障切換以及恢復,而不是防止中斷。超大規?;A設施商業品質決定其在這方面將具有優勢,因為它更適合于軟件定義網絡和其他虛擬結構。
Enterprise Tech的Timothy Prickett Morgan表示,在支持超大規模方面,在處理器水平也發生了相當多的變化。例如,Cavium新的ThunderX ARM每個管芯紡紗高達48個內核,并且速度高達2.5GHz。它還具有虛擬計算、內存和 I/O以及廣泛的集成硬件加速器,能夠提供特定功能,包括安全、存儲、網絡和其他進程相關的功能。該設計完全符合ARMv8規范以及 Server Base System Architecture,這使得它能夠迅速擴大規模,而不需要廣泛定制化操作系統代碼。
與此同時,英特爾將FGP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處理器的靈活性帶入到超大規模環境。該公司正在努力結合標準x86 Xeon與FPGA來統一處理能力與廣泛的定制(來自重新配置內核邏輯的能力)。這里的想法是,可重新編程的FPGA將允許昔年組進行調整來適應特定工作負載,例如搜索、事務處理甚至是視頻通信,可能是通過先進的自動化軟件,可以讓手動配置減少到最低限度。該芯片將通過Quick Path互連通信,并有望裝入標準E5插槽。英特爾聲稱,與標準CPU相比,其性能增加了十倍。
超大規模顯然并不一定適用于所有企業或組織。但其底層技術將可能使他們進入更廣闊的的企業市場,畢竟,誰不想要在其本地環境獲得更大規模和靈活性呢,即使并不完全是“超大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