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英特爾“加速向5G之路”行業發展沙龍在京舉辦。
在沙龍現場,英特爾院士、英特爾通信與設備事業部無線標準首席技術專家吳耕詳細闡述了英特爾的5G戰略與最新進展。
“5G將成為通信和計算融合的起點。”吳耕表示,“目前,英特爾已成為所有廠商中,唯一能實現5G產業鏈端到端覆蓋的公司。”
據了解,英特爾正在調整路線圖,5G將得到更大的傾斜支持。
以下為吳耕在沙龍演講、圓桌討論及會后采訪期間透露的主要干貨,由科技雜談整理:
1、前向兼容:面向未來的無限可能
當我們談到5G的時候,第五代空中接口的設計,絕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速度,峰值速率、低延時。
但實際上,很多人沒有充分關注到它最顯著的一個特點,5G是前向兼容的,是整個新一代的空中接口。
這意味著,未來即使有新的、未知的東西出來,5G依然能夠兼容。
實現這一點的關鍵,在于我們的網絡已經做到切片化。
現在5G NR的空口,實際上是一個可切片的、前向兼容的空中接口,這體現了我們整個標準、整個開發會有相當的延續性,會在今后的十年甚至二十年,作為新的產業的爆炸性的出發點。
2、通信和計算融合的起點
5G是一個起點,并不是一個終點。
這是一個關鍵的出發點,是以人為本,以通信為出發點的產業;向一種以物為本、通信與計算結合的跨行業轉變的,革命性的出發點。
從1G、2G、3G、4G,我們原來主要是以設計通信網絡作為出發點的,而從5G開始到5G之后,整個產業的重心,都在向通信同計算融合演進。
現在,我們不斷把原先只在數據中心存在著的大規模運算、高性能的運算,移到網絡的邊緣,以此釋放網絡的價值。
換句話說,今天絕大多數時候,我們說網絡就是通信的管道,但當我們做移動邊緣網絡的時候,網絡就不再是一個管道,計算同通信已經融為一體。
同時,終端設備在5G通信的高性能、高速率、低延時通信的支持下,終端同網絡邊緣形成了一個虛擬的運算平臺。
在這里,需要從端到端,一直從終端設備到無線接入技術,到接入網、核心網、云的完整生態。而英特爾,現在就是對整個5G產業端到端全覆蓋。
這里特別要強調的是,我們今天說到的終端,隱含著通信到了這個端,就終止了。
但我們在5G的時候,乃至到6G、7G以及繼續下去的未來,我們今天的每一個終端,都可以變成下一代的移動網絡節點。
比如,新一代的汽車,當乘客坐在里面使用的時候,本身可以看作網絡終端,但如果你戴著很多穿戴式的設備,通過汽車連接網絡,這個終端就會變成了一個移動的通信網絡節點。
這樣,我們的用戶體驗會達到完全不一樣的新高度。
3、5G有哪些殺手級應用?
要提前猜測殺手級應用,這是一個非常艱巨的問題。
大家往往期望,我們今天就知道要拿5G去做什么,但實際上,5G真正的殺手級應用,只有等它變成殺手之后,你才會知道。
做新一代通信標準時,我們總是在追求殺手級應用。但什么是殺手級應用?產業界的預測從來就沒對過。
每一代新技術的開發,最后都會導致端到端的,平臺總體的全球平臺升級,從你手里拿的手機,一直到你看不見的網絡,全部的升級。
到了真正的平臺出來之后,帶動整個產業發展的殺手級應用,往往都是一種今天沒有預期到的,甚至是前所未有的應用。
但是,我們仍然要有殺手級應用的討論,因為每一代都是下一代產業革命的起點。對于未來的殺手應用的推測,實際上推動了我們對下一代平臺基本需求的預測,然后朝著那個方向去努力發展。
4、物聯網的三個發展階段
對英特爾來說,我們認為物聯網要經過三個階段:
首先,要把物連接起來。
連接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讓它智能化,所以,第二階段就是智能化。
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我們的設備、終端是無線的,可以自由移動,同時又是智能化的,它的下一步就應該是變得自主。
這時候,就牽扯到它對我們整個物聯網下一步的開發。
實際上,從連接到智能化到自主,對計算的要求、對運算的要求是在不斷升級的。
這就牽扯到下一步的通信和計算的融合,特別是人工智能的加入。
隨著設備變得越來越復雜,自主系統的可信賴程度,就會變成挑戰,連接萬物也就會帶來安全威脅。
具體來說,在未來幾年內,系統的復雜度,軟件、硬件復雜度至少會達到當前的20倍,它帶來的一個現實風險,就是出錯風險會更高。
需要注意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通信,對于錯誤的容納性是相當好的,但是機器之間,容錯率會比較低,有時候,機器要求會越來越高。
比如說,如果你打錯了一個電話,發現打錯了,你不會繼續打這個電話,你會自己修正,然后你可能問同事,找到新的電話號碼。而機器來說如果還沒有智慧,還停留在低級的連接形式,就無法解決問題。
所以,自主系統必須相當智能,來發現和控制錯誤。
當信息社會整個產業完全智能化之后,實際上是需要人工智能、更多的智能、通信和運算一體化的設計,來創造可以值得信賴的自主系統。
在這個過程中,計算非常重要。所以,計算對通信的支持,變成了一個更緊迫的問題。
5、英特爾的5G產品進展
在元器件關鍵基礎器件方面。
英特爾的5G調制解調器,是全球唯一的,同時支持6GHz以下以及毫米波波段在一個器件上實現的射頻芯片,而且支持大規模的MIMO以及雙極化天線等等。
在去年10月,我在北京跟媒體和同行們做過交流,當時我帶來的樣片是28GHz。
現在,英特爾已經開始在研制39GHz的樣片;預計到今年第三季度的時候,會完成28GHz和39GHz樣片的開發。
以這兩個芯片作為套片的解決方案,英特爾將在全球所有5G的頻譜上實施全覆蓋。
除了射頻,5G對基帶還有更高的速率、低時延以及新接口等要求。在基帶芯片上,英特爾的Gold Ridge(5G調制解調器)在今年下半年的時候完成實現。
除了基礎的元器件,英特爾現在也已經有一些先期性的試驗平臺。
比如英特爾GO?智能駕駛5G車載通信平臺。既支持6GHz之下頻段,也支持28GHz毫米接入,從而同時解決了車載系統信號流量的問題,以及可靠性和穿透力問題。
6、關于5G標準,英特爾的主要工作?
吳耕:對于英特爾來說,有兩件事情至關重要。一是國際化的標準,二個是國際化的頻譜分配。
在第五代標準的開發中,我們非常強烈的感受到,各個國家、各個廠商在這個事情上都有相當的共識,這是前所未有的,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共贏出發點。
當前,在各個國家,頻譜劃分都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
因為它同時牽扯到新的產業,和現已完成部署的產業。我們現在已經沒有什么頻譜,是沒有用的,是空著的了。
這是一個很難的事情。它的解決需要全球各國政府的協調。
從技術角度來講,在LTE階段,這個問題已經出現了,各個運營商都有各自不同的頻段。
在LTE階段,我們是有解決方案的,比如載波聚合。如果在5G的時候,能夠盡可能實現全球頻譜的統一,會讓整個產業的造價更低,性能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