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叫盛久必衰,此時的愛立信,就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
成立于19世紀70年代的愛立信,已經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從一個瑞典僅僅10人的小公司到如今遍布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員工約11.5萬名。如今卻在華為、諾基亞等競爭對手的打壓下節節敗退,不免讓人唏噓。
2016年3月11日,愛立信宣布,作為90億瑞典克朗(約合11億美元)成本壓縮計劃的一部分,公司將在瑞典裁員2200人。而10月初愛立信提前實施了裁員計化,宣布將在瑞典裁員約3900人,其中約3000人來自制造、研發和其他部門,另外900人為咨詢人員 。裁員計劃的提前實施,也導致了愛立信重組成本的增加。
目前,愛立信的全球業務包括:通信網絡系統、專業電信服務、專利授權、企業系統、運營支撐系統(OSS)和業務支撐系統(BSS),并且在在IMS和軟交換領域都保持著領先地位。
1994年愛立信在中國成立了第一家公司--愛立信有限公司,預示著愛立信正式開始向中國大市場進軍。憑借其雄厚實力,很快在中國獲得一席之地,而彼時的競爭對手還不能與愛立信抗衡。目前,中國已成為愛立信在全球三大產品供應中樞之一。
眾所周知,五大通信設備商包括愛立信、華為、思科、中興、諾基亞,其中就有華為和中興兩家中國公司。華為和中興相都成立于20世紀80年代,對于愛立信起步較晚,但因為有著成本低、更熟悉市場需求等先天優勢,而迅速搶占了市場。
隨著國內本土通信設備公司華為、中興的崛起,愛立信在中國市場的地位也岌岌可危。早在2013年,愛立信的業務就已經被華為反超。熟悉華為的人都知道,華為最主要的業務并非手機,而是通信設備。現在,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成功應用于全球17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梢哉f,除了美國,華為在其他國家都有趕超愛立信的勢頭。
另一方面,失去更多市場,也歸咎于愛立信對業務的“挑剔”,愛立信只專注于利潤高的業務而忽略了低利潤的業務,這也成為了華為的契機。相對于愛立信來說,華為在低利潤業務上也做得有聲有色。此外,華為一直在加大研發方面的投資,對創新的追求,恐怕才是打敗電信設備巨頭愛立信的主要原因。
裁員似乎對愛立信仍沒奏效,經濟呈現持續低迷狀態。根據愛立信公司聲明,第三季度營收將同比下滑14%至511億瑞典克朗(約合58億美元),創下10多年來的最大跌幅,而毛利率將從去年同期的34%萎縮至28%,創下自2011年來的最低值。
這些信號似乎預示著,本土裁員之后,愛立信的這股裁員風波很有可能席卷全球。但這場風波是否會波及中國市場,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
愛立信冒著重組成本增加之過,也要提前實施裁員計劃,其意在進行戰略調整。其中,中國相對其他國家具有成本低、范圍廣的優勢。愛立信若想提高自己的利潤率,就要加大在中國業務的投資,靠成本取勝。另一方面,也可以對華為等競爭對手進行反擊,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因此,愛立信要想完成在中國業務的擴充,仍需大量工作人員。就很可能出現愛立信本土裁員,中國地區招兵買馬的景象。
在整個通信設備業都不景氣的時候,5G方案的落地,為行業注入了新的血液。5G也將作為愛立信的重頭戲上演,愛立信能否成功翻盤,還需奮力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