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在亞太創新日上公布了與全球學術界合作的創新研究計劃(Huawei Innovation Research Program,HIRP)最新數據。通過該計劃,華為致力于構建開放的產學研生態,實現創新到價值的轉換,促進產業發展。截至目前,創新研究計劃累計已覆蓋全球20多個國家的300多所高校,在全球范圍內資助超過1200個創新研究項目,其中亞太區覆蓋澳大利亞、韓國、日本和新加坡等國;2位諾貝爾獲得者、100多位IEEE和ACM院士以及全球數千名專家學者參與其中。
創新研究計劃是華為公司一項長期的開放合作模式和聯合創新機制,每年定期向全球公開發布研究資助方向,持續不斷將ICT領域前沿技術需求、難題和想法傳遞給學術界;學術界伙伴根據其研究方向、擅長領域選擇研究課題,華為給予資助和支持。該計劃已在無線通信、光通信、云計算、媒體技術、工程技術、網絡與安全、軟硬件等多個技術領域提出了諸多創新,有些已應用到產品中。
“大學和科研機構是華為重要的開放合作的伙伴,是華為基礎技術的來源和平臺創新的重要支柱之一。與大學和科研機構合作,進行開放式的創新,成為華為重要的戰略性選擇。”華為澳大利亞董事會主席約翰·勞德(John Lord)表示,“華為與學術界的合作是一種伙伴式的發揮各自優勢的不斷進行技術創新的過程。在合作過程中,知識進行了有益的雙向流動。華為獲得了學術界的基礎技術,專家學者也得到了工業界的大量隱性知識。根據創新理論分析和實證調查發現,工業界合作對于學術研究,也有正面意義。”
在華為創新研究計劃中,華為投入了包含公司Fellow級專家在內的大量高端研究資源,提供產業洞察,明確真實環境約束條件,對技術方案進行全面而深入討論;提供實現與驗證環境,實施項目管理,幫助技術創新轉換為價值。
C114獲悉,華為創新研究計劃的前身為1999年設立的“華為高校基金”。2010年,為豐富“一切以創造價值為基礎”和“創新驅動發展”理念,擴大價值創新內涵,華為進行了更名,至今已經運作17年時間。
以“探索之光(The Brilliance of Exploration)”為主題,華為亞太創新日11月2-3日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行。本屆亞太創新日活動匯集了150多名來自產學政研各界的行業精英、領軍人物及媒體代表,共同商討在建設全聯接世界探索之路上的議題,特別是面對未來智能社會的不確定性,如何通過構建開放的產學政研生態圈,以生態創新和技術創新驅動社會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