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們期盼著下面各種高新技術能夠快速得到應用普及:
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
4K以上的超高清視頻;
以及各種物聯網應用;
針對上述這些應用的移動連接需求,加上對極致速度的追求、大流量的饑渴,以及與世界同步的需要……4大方面的壓力都在催生著5G技術的盡快商用。
4G網絡顯露疲態
那么,目前仍在全球范圍內加速拓展部署的4G LTE網絡,不能應對上述挑戰嗎?
答案是不能的。現實的情況是,我們面對的4G網絡平均用戶速率基本只在2-10Mbps的水平,特別根本無法滿足未來AR、VR、自動駕駛及超高清移動視頻等新業務。在很多場景下,即便使用4G移動網絡觀看標清視頻都勉為其難,常常遇到如下的尷尬體驗。
很多場景下,4G看片都會遭遇緩沖尷尬
對,就是無盡地畫圈loading(加載)。。。
移動流量進入饑渴期
我國已經快速步入到移動流量的“饑渴期”。根據今年8月份工信部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8月當月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已達8.21億GB,創歷史新高。當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到798.5M,同比增長96.3%。手機上網的流量占比更接近九成,4G時代的速度顯然己經不足,進入流量饑渴。
還有預測稱到2020年,每人平均一個月的移動數據流量就會達到14GB左右,將有6倍的增長空間。不僅如此,伴隨萬物互聯時代的開啟,海量物聯網設備急速來襲,小到智能手表、可穿戴設備,大到智能家居、工業機器人,各類可聯網設備的接入需求,無一不是對移動網絡承載力、連通性的嚴重挑戰。
5G,我們不能落后
目前業內人士普遍的共識是,5G商用元年將是2020年。然而全球電信運營商與通訊廠商們早已紛紛行動起來,開始積極籌劃迎接下一代移動網絡5G時代的來臨。美國電信運營商Verizon則表示將在今年逐步展開5G技術的實地測試,并期望到2017年就能正式商用5G網。日本運營商NTT Docomo也在進行針對5G商用服務的實驗驗證;韓國也提將在2018年冬奧會之時完成5G部署等等。
當然,對于擁有突破8.69億移動寬帶用戶(3G和4G用戶)的中國來說,自然更不能落后于人。在與世界無線強國同時起跑的壓力面前,根據工信部規劃,我國的5G基礎研發試驗將在2016年-2018年進行,分為5G關鍵技術試驗、5G技術方案驗證和5G系統驗證三個階段進行,加速商用5G網絡的步伐。
5G有5個誘人魅力
進入2016年后,不論標準組織、運營商或是設備提供商,現在都開始積極擁抱5G。那么,5G究竟有哪些誘人的技術魅力呢?
具體可以概括為以下5大方面:
在容量方面,5G相比4G將實現單位面積移動數據流量增長1000倍;
在傳輸速率方面,5G用戶數據速率提升10到100倍,峰值傳輸速率將可達10Gbps;
在延遲方面,端到端時延將比4G縮短5倍,目標低至10ms,甚至在部分特殊應用場景要低至1ms;
在可擴展性方面,5G支持的可聯網設備數量將比4G時代增加10到100倍;
此外,低功率MMC(機器型設備)的電池續航時間也要增加10倍。
在傳輸速率方面,5G將能夠實現千兆每秒級別的數據傳輸。
以傳輸速率為例,在今年MWC大會中亮相的5G原型機就已經達到了3.77Gbps的傳輸速率,這要比谷歌光纖的千兆理論速率還要快上3倍。而在去年10月份,日本移動運營商NTT DoCoMo在5G傳輸測試中也獲得了3.6Gbps的成績。
不僅如此,此前還有廠商在5G傳輸測試中更獲得了7.5Gbps的速度記錄,在此極速下,移動終端僅需1秒中即可下載一部高清影片。當然,對于5G技術的研發并不僅限于能讓一臺智能手機在一瞬間下載好高清電影,而是期待可以為更多的智能終端提供快速、穩定的互聯網連接平臺。
結束語
綜上,未來5G將不僅僅是下一代的移動通信技術,到2020年它終將成為連接人與人、人與物,乃至物與物的全球性通訊平臺。在技術層面上,5G網絡在架構上也會面向分布式、云化、智能化等方向演進,并會在天線設計上進一步調整、優化,增加頻譜利用率,實現Massive MIMO(大規模多入多出)、超密集組網、新型多址等創新基站技術升級,同時整合創新的空口技術和已有的無線接入技術等等,成為為變革未來移動網絡體驗的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