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華為跑了》,標題寫著“不要”,正文卻沒有給出一條建設性意見,純粹幸災樂禍,但這并非一場災禍,而是皆大歡喜的喜劇。
當年說深圳遭拋棄的原因是政府治理水平差,那么國內哪座城市又比深圳更好呢?看起來上海最規范,但當時馬云跑到上海創業,又逃離上海,馬化騰卻對深圳不離不棄,文章作者及其追捧者顯然忽視了企業家的感受。所以,我一直對文化人走馬觀花式的城市比較抱持懷疑態度。
高房價未必會摧毀高技術產業
房價是城市競爭力的最直觀晴雨表,房價上漲直接導致市民財富普遍增長。
高房價的壞處被夸大了,或者子虛烏有。高房價可能會摧毀深圳高技術產業,但這沒什么可遺憾的。房地產業并不是一個獨立的產業,而是金融業的一部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而金融業恐怕是世界上最難摧毀的產業。單論制造業,紐約、倫敦、香港早已衰落,但“紐倫港”繁榮依舊。即便經歷了金融泡沫徹底破裂,東京依然是日本最繁榮、最多人遷入的城市。
并沒有什么產業固定就叫做“高技術產業”,當年那些高技術的摩托羅拉、諾基亞煙消云散,才輪到“倒爺”任正非笑傲江湖。世事如此變幻不定,你憑什么斷言高房價會摧毀的“高技術產業”?又憑什么惋惜或者問罪?應該當作一種現象看。
華為“出走”緣于空間不足
富士康是“游牧型”工廠,富士康的牧草是勞動力,哪里勞動力價廉物美就到哪里去“游牧”。地方政府不“制造”勞動力,對于富士康漫無邊際的流動,幾乎無計可施,只能踏踏實實服務好勞動者,服務好愿意付出比富士康更高薪水的企業。
房價上漲是空間不足的表現。只要華為公司業績急速膨脹,走出深圳勢在必行,正如當年從南山出走坂田。由于華為是深圳本地成長起來的企業,無論華為“出走”到哪里,都會與深圳存在割不斷的聯系,正如富士康與臺北。既然華為是為空間而“出走”深圳,那么對深圳最有利的結果是華為在最靠近深圳的地方找到容身之所,方便時常“回娘家”走動,來投資、消費、生活。東莞松山湖正是這樣一塊地方,因此深圳要感謝東莞,東莞前些年在松山湖投下不少錢,犧牲了不少短期收入。
應讓華為在地面跑得快捷
為了穩住華為,看得見的未來東莞還得在松山湖投入很多,連專用輕軌都規劃了。今年東莞收到華為20億元稅款,只是看到了前景,遠未收回投資。
龍崗區不但不必緊張華為局部搬離,華為局部留下的空檔,不愁沒有新人、新資本進入,而龍崗區更應該作長遠考慮,讓松山湖的華為人方便回“娘家”。
城市規劃和運營最困難的一件事情是預測車流、人流,提前做好擴容準備,但實際情況往往是先擁堵再建設,建設完馬上又擁堵,沒完沒了。交通工具和生活方式的快速演變,讓城市規劃理論嚴重滯后于現實,更無法適應未來。而華為這樣的巨型企業的動向遠比分散的市民和中小企業容易觀察和預測,也就是說華為公司的搬遷動向,實際上可以作為城市規劃的指南,在莞深之間的交通流量上漲起來之前就提前建設。除了華為,深圳還有大批企業有搬往東莞的需求。
可以預見,莞深之間的交通密度,會遠高于廣州中心城區與南沙區之間。莞深之間的路網和軌道交通勢必要大幅增加。不讓華為飛走,深圳就要讓華為在地面跑得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