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早春的巴塞羅那生機盎然,華為在這里展示了自己旺盛的生命力。
在今年的MWC(世界移動通訊大會)上,華為變了:展館變大,5800平方米的主展館加上終端展示區,成為2016巴展最大的展區;LOGO變色,進攻色彩濃厚的紅色化身為更加平和從容的白色,相比紅色的進攻性,白色LOGO更暗合一個領導者的形象;華為的形象宣傳主題也由“艱苦奮斗”變為“厚積薄發”。
那么,華為將如何扮演好“引領者”角色?5G時代來臨前的華為又會做怎樣的準備?帶著這些問題,近日華為輪值CEO郭平在巴塞羅那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并逐一解答了這些問題。同時,他還對華為目前所處的行業市場背景,管理架構設計和研發投入情況,以及對企業壯大之后企業文化的變遷等進行了詳細解讀。
在采訪中,郭平透出的工程師式的樸實、親和,儼然是華為創始人任正非麾下一眾悍將的寫照。網上關于郭平公開信息只有寥寥數筆,帶有傳奇色彩的故事來自于2003年思科訴華為一役。彼時,郭平擔任華為赴美處理應訴、危機公關的總指揮,2003年春節,他勿忙間只帶了兩件襯衣直飛美國,一待就是半年,直至華為從被動的局勢中扭轉乾坤。郭平也是華為管理架構的主要設計者之一,還操刀了華為多筆收購案。
●談前景 數字化轉型市場超15萬億美元
在巴塞羅那的MWC展館中,占地面積最大的華為展廳門庭若市,一如當年愛立信、思科、微軟。在LOGO色彩上,用白色取代了一貫的紅色,這樣更符合其平和從容的“引領者”形象。
在思科和愛立信陷入財務低迷、IT巨頭們紛紛裁員時,華為卻實現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長。2015年,華為營收創下了歷史新高,3900億元人民幣(約合601億美元)超過同期銷售收入492億美元的思科,是愛立信全年銷售收入的兩倍。此外,相較于2014年營收20.6%和2013年8.5%的增速,2015年的華為營收同比增長達到了35.3%。
眾所周知,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就很難再實現高增長。但29歲的華為,屢屢刷新營收紀錄,增長勢頭氣勢如虹。
郭平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華為的成功主要歸因于兩個方面:一是大市場孕育大企業;二是華為的戰略很聚焦。“到2020年,全球ICT(信息、通信和技術)基礎設施市場空間將超過1萬億美元,全場景的智能終端市場空間將超過6000億美元。到2025年,未來數字化轉型市場空間超15萬億美元,華為實現了近70億人的聯接,未來還有人和物,物和物的聯接。聯接的數量、容量和流量給華為帶來了很大機會。這個市場足夠大,也足夠容納更多的優秀企業。”
“第二方面,從內部來說,華為的戰略很聚焦,沿著管道體系進行發展,實現力出一孔,追求有效增長和長期回報。”郭平說,“相信未來五年,華為的深度投資能夠實現厚積薄發。另外,華為有很好的利益分享機制,能夠有效激勵員工和為客戶服務的精神,與公司共同發展和成長。”
郭平認為,在信息時代,每個人產生信息、消費信息的能力給華為提供了壯大的沃土。比如,城市安防,要把全世界各地方的高清視頻傳送出去,這對網絡的需求非常巨大。所以,對華為的網絡業務來說,其實是巨大的機會。也正因如此,即使華為有那么大的體量,但還是能保持高增長,而且未來還會有好的增長。
“此外,企業業務也不小。看一下對手思科做路由器、以太網這些設備,年銷售額差不多500億美元。所以,我想企業業務也有巨大空間。”郭平說道。
在談到消費者業務的時候,他也提及了華為進入PC市場的動機。“消費者業務取得的進步大家看得很清楚,華為在消費電子市場上還有潛力。華為消費電子從手機做到電腦,很多人問PC行業不是已經陷入同質化競爭了嗎?華為為什么要來趟渾水?我們看到中國的紡織品、鞋帽、衣服過剩,但國人還是會跑到歐洲買所謂的名牌。雖然PC領域是一個利潤很低的行業,但是華為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和積累,至少有讓人放心和能把產品做好的能力。”
●談管理 華為不造“首富”
華為何以成就今天的業績,有很多人試圖從各種視角解讀“中國大象”的成長之路。任正非的回答很簡單,“華為的成功沒什么秘密,華為就是最典型的阿甘,阿甘就一個字,傻。阿甘精神就是目標堅定、專注執著、默默奉獻、埋頭苦干!華為就是阿甘,認準方向,朝著目標傻干、傻付出和傻投入。”
在巴塞羅那的街頭、商場隨處可見華為“厚積薄發”的廣告,甚至迪拜機場里最顯眼的廣告牌也被華為占據。從華為人架設基站突出耐勞攀登精神的廣告,到學習“布鞋院士”李小文的尊崇科學家精神,再到光鮮與傷痕并存的“芭蕾舞腳”都反映華為不斷用新穎的廣告吸引世人眼球。如今瓦格尼亞人捕魚等三圖廣告,傳遞出華為最新的企業形象:聚焦且長期投入,厚積薄發。
談到企業形象主題詞的轉變,郭平表示,厚積薄發是華為長期聚焦的結果,華為不是一家投機性公司,持續深入研究讓華為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同時反哺公司各個業務。
“29年來,華為從幾百人對準一個城墻口沖鋒,到后來幾千人、幾萬人、十幾萬人對準一個城墻口持續沖鋒,從不畏懼,絕不屈服,英勇奮斗。公司現在每年投入1000多億元人民幣(研發約500億元、市場服務近600億元)對準同一個城墻口——大數據傳送,終于取得了突破,處在世界領先地位。華為終端近年的高速成長,除了與公司領導人的戰略眼光有關外,也是華為厚積薄發的一種體現。”郭平補充說道。
華為的厚積薄發體現在成果中。從1995年開始,華為在路由器、交換機等電信網絡傳輸核心設備領域追趕思科;17年后開啟400G路由器并完成超越,此后一路領先。在芯片領域,1991年華為成立ASIC設計中心,22年后麒麟910才開始規模商用。截至2015年12月,麒麟芯片累計發貨量超5000萬顆。
在長期的研發中,華為如何平衡業務部門收入以及保證研發人員的積極性呢?郭平透露:“據我觀察,華為的技術專家們享受工作中的挑戰,他們樂意在全球競爭中突破瓶頸為客戶創造價值,技術上日新月異,探索從無止境。充足的資金投入和充分的激勵,也是他們保持進取的基礎。”
“在激勵制度上,華為成就的不是一個‘首富’,而是一大批有尊嚴、有追求的知識精英,讓成千上萬的知識精英成為公司股東。從29年前華為創立的第一天起,任總就提出,要讓擁有知識和智慧的‘知本家’作為公司核心資產成為華為的股東。通過利益分享,團結和激勵員工,華為形成了獨特的內部股權結構。截至去年底,公司員工持股人數約8萬人,而任總自己持股比例僅占1.4%。”郭平進一步表示。
●談研發 每年收入10%以上投在研發上
那么,華為是如何保持不斷的創新?郭平給出的答案是“靠機制”,華為在機制上保持創新有三方面:一是華為建立利益分享機制,對外與客戶、供應商分享利益,對內通過員工持股分享成長紅利;二是建立全球創新平臺,在全球部署16個研究所,利用全球的人才優勢;三是對標業界最佳實踐,投入10億美元的顧問費用向全球優秀顧問公司學習,改進機制。
郭平對于華為的“成功秘訣”毫不保留,一個核心點始終貫穿其中,那就是持續不斷的研發造就了華為成為“王者”的強大基因。
“華為這幾年業績不錯,但我們期望看到公司更優秀的文化或精神。不管年份好壞,華為都會持續不斷的在技術上進行投入,而且聚焦業務領域,然后才可能取得突破。華為的成功不是靠投機取巧,不是靠趕上哪陣風,華為要靠自己建立起的能力,對行業甚至對人類有貢獻。”郭平說道。
據記者了解,目前華為在全球設立了16家研發中心,擁有17萬員工,其中研發人員7萬名,1萬名博士,公司級院士14名,各領域的專家2000名。
郭平介紹,“華為每年將收入的10%以上投資在研發上,其中的10%又投入在預研方面。2014年,公司在研發上的投入為408億元。從2005到2014年,華為研發投入累計超過1900億元。我們一直在探索客戶需求的方向,只有客戶需求真實產生時,研發的產品才有商業價值。投入過早會洗了商業的鹽堿地,損耗本可突破的能量。”
“公司的創新是聚焦在主航道上的創新,分散了肯定不行,技術進步太快稍有遲疑就會被拋棄。但是華為是允許犯錯的,對犯錯要辯證看待。”郭平表示,華為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以目標牽引,有多種解決方案,不僅允許犯錯,而且允許多路徑、多層次、多梯隊去闡釋。舉個例子,一位俄羅斯小伙子數年如一日的試錯終于打通了2G、3G和4G的算法,這就是華為的包容。
但郭平亦強調,華為對確定性產品的開發,要講求效率,不允許犯低級錯誤,更不允許把自己的開發效率低下說成是公司的問題。哪些是確定性領域,哪些是不確定性領域,華為有清晰的界定。
記者注意到,盡管華為現金流充裕,但對投資并購保持謹慎態度。除暴風科技、潤和軟件等公司外,投資項目屈指可數。
對此,郭平解釋稱:“華為一直以來以內生為主。華為不會為了獲得市場份額而進行并購,而是為了獲取先進技術才會進行收購,而且收購后這些技術會盡快整合到華為的產品解決方案里。”
郭平還透露,“任總對投資并購提出了兩個約束條件:一是不能動用公司股票;二是使用現金不能影響公司運營。因此,從一開始華為就沒有考慮過大規模并購。”
在郭平來看,收購的決定容易做,但整合非常有挑戰性,特別是跨文化的整合。華為不認為自己有很強的跨文化整合能力,所以華為不會為買市場而做一些并購活動,華為做的幾乎都是為了獲取一些先進技術的小型收購。這是華為的特征,也是一種文化。
郭平曾提到,一家大公司要存活和發展,總得有與眾不同的競爭優勢,華為的選擇是向底層基礎技術投資。事實上,華為也是這么做的。公開資料顯示,華為歷時22年研發芯片業務,麒麟芯片2013年才開始實現規模商用。2014年9月,華為斥資2500萬美元收購了英國領先的蜂窩物聯網芯片和解決方案提供商Neul,以增強對物聯網市場的滲入。
●談文化 華為的企業文化不會變
2016年的巴塞羅那MWC展一大亮點是華為MateBook的發布。2015年,華為智能手機坐穩全球前三,終端業務營收一舉達到205億美元,較2014年增長超70%,成為華為增長最快部門。
不過,消費者業務的“高調”也讓華為引來一些爭議,甚至有人認為華為的低調企業文化變了。任正非多年前曾說過,在電梯里的一群人中,如果大家都知道你是華為人,那你就不是合格的華為人。
面對“企業文化變了”的質疑,郭平回應稱,“華為的企業文化不會變,公司一直保持低調謙虛,努力為客戶創造價值,以及為消費者創造更好的體驗。不管公司管理層說了什么,做好產品和用戶體驗始終是華為的追求。如任總所說,華為還只是一棵小草,在把自己脫胎換骨成小樹苗的過程中,還需要向西方學習管理經驗。”
“華為最近連續對外投放了三張圖片廣告,也充分代表了華為核心價值觀,長期累積的投入是非常重要的,然后就是戰略突破。你們看到喬伊娜那種開心,在勝利的時候開心的自豪感。我想這幾年華為經營結果不錯,是不是可以笑一笑,就像喬伊娜抬起頭要笑那一瞬間,其實華為今天遠遠沒有到成功的時候,我們的投入還在持續加大,牢固樹立起研發的技術優勢。”郭平說道。
談及下一步的布局,郭平表示,5G的真正大規模部署還需要更多時間,華為不會在等待中失去機會。2025年,全球將有1000億聯接,其中70億人的聯接可能只會占到總聯接數的10%,而絕大部分的聯接則會是人與物,物與物的聯接。面對全聯接大趨勢,華為在MWC2016上提出運營商數字化轉型的五大發展方向,并身體力行地開放平臺能力,著力構建開放的產業生態,與合作伙伴共贏。巴展期間,華為聯合行業伙伴建立了NB-IoT(窄帶物聯網)全球聯盟,這是華為對行業的貢獻和領導力的體現。
“NB-IOT是支持大規模物聯網的關鍵技術,它會將靜態的事物變得智能化、可溝通,讓世界上千千萬萬的東西‘能說話’。建設更美好的全聯接世界,并非靠華為一家來實現。”郭平表示,“開放、合作、共贏是華為發展戰略的關鍵詞,華為甚至愿意與競爭對手攜起手來,建設萬物互聯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