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3月5日報道,因涉嫌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出口管制政策,中國電信設備制造商中興通訊可能將遭到美國商務部處罰。昨日,美國商務部網站公布將中興通訊等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對中興通訊采取限制出口措施。
這一處罰此前幾乎沒有預兆,并遭到了中國商務部的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政府反應迅速且底氣充足,讓我們有必要深度探究一下本次事件的真相:中興通訊到底為何“中槍”?對中興通訊企業正常經營將會產生多少實際影響?
一碗炒了4年的冷飯
昨日晚間,中興通訊針對美國商務部對公司出口限制措施發布聲明,指出1、作為深港兩地上市的全球化公司,中興通訊致力于遵循國際行業慣例及所在國法律法規;2、中興通訊一直以來積極配合美國所有相關機構的調查,并將繼續保持合作態度,同時與有關各方保持溝通,致力尋求盡快解決事件的方案。
中興通訊的表態耐人尋味。該公司遭到限令的理由是“涉嫌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出口管制政策”,這一理由似曾相識。2012年,中興因與伊朗運營商一項數百萬美金的既有電信設備合同,受到美國相關部門調查。這個調查并沒有得出結論,所以一直持續至今,只是在今年這個特殊的時間點,被再度擺上了臺面。
據C114查詢相關資料,2003年,伊朗部分獲得鈾濃縮能力并成為國際焦點以來,美國為限制伊朗的核武能力,推動聯合國安理會對伊朗發起了多輪軍事相關領域的制裁。為進一步加大對伊朗的制裁力度,美國還出臺單邊制裁法案,并要求日本、韓國、中國和印度等國家對伊朗進行經濟和技術制裁,從軍事領域擴展到金融、貿易、能源等多個領域。
這對中國在伊朗的能源、金融等產業也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包括很多開工的石油項目被迫停工,中興通訊等中國非能源、非金融企業也受到波及。從此美國似乎抓住了中興通訊的“把柄”,一直糾纏不清。中興通訊在聲明中才特意強調,“遵守法律法規、一直配合調查”。
美國大選年來了
這是一筆不值得翻出來的舊賬。而且美國對中國的電信設備基本是禁止采購的,中興通訊主要是在美國銷售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在中美貿易里的地位本來就不高。在美國對伊朗的禁運正在逐步解除,美伊關系已經開始解凍的情況下,為什么4年之后中興通訊這只“出頭鳥”,又撞上了美國的槍口?
一個很顯而易見的事實是,2016年是美國的大選年。每逢美國大選,各方政治力量角逐的時候,都會把中國議題當成一個重要議題,在野的共和黨候選人固然要更加針對中國,在臺上的民主黨對中國的態度一般也要表現的更加強硬。這時候把中國問題拿出來,符合兩黨的政治訴求。時值中國“兩會”,中興通訊恰好被推到了火山口。
這一解釋并非陰謀論。上一個大選年,美國國會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發布了一份對中國通信設備企業華為和中興通訊的調查報告,聲稱華為和中興通訊在美有違法行為。前美國貿易代表米基·坎特在大選塵埃落定后指出,這份報告過度夸大了事實。“要記住,今年是美國的選舉年,政客們只要讓人相信他們對中國持批判態度,就會在選情上有所獲益。我對此很抱歉。”
中興通訊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此前一周,紫光集團宣布與西部數據簽署的價值37.7億美元的股權交易協議終止,原因是擔心無法通過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的審查。
更深層次的原因
美國大選可以說只是一個誘因,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美中兩國在信息科技領域的摩擦,以及美國政府對中國信息科技產業取得進步的忌憚和防范。眾所周知,“棱鏡門”揭露了美國多年來監視全球的真相,中國為了加強信息安全,推動了“去IOE化 ”,影響了部分美國科技公司的在華利益。
“去IOE化 ”的同時,中國科技公司也發奮自強,逐漸挑戰到美國對全球信息產業鏈的統治地位。華為和中興通訊作為中國信息科技產業的雙子星,多年來受到美國的“重點照顧”,“去IOE化 ”后更加不受待見,紫光、聯想等也沒少被阻撓。
還記得2011年,華為和中興通訊投標贏得美國第三大電信設備商Sprint的超級大單之后,被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掃地出門。2012年的調查報告盡管不得不承認“沒有找到任何證據來證明華為和中興通訊有違法行為”,但美國仍然阻止其進入美國市場。本次中興通訊遭遇限令,正是兩國“摩擦摩擦”產生的火花。
每次美國大選,候選人都會拿中國說事,但無論誰坐莊,美中關系的重要性都不會改變,中興通訊需要拿出耐心處理這類摩擦,爭取更好的結果。用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的表態結尾:“中美作為兩個大國,既有合作,也有摩擦,這可能是一個常態。今天早上我剛聽到一個消息,美國對中國的企業進行貿易限制。這不是一個處理經貿矛盾的正確做法,損人而且不利己。面對這個常態,我們的工作就是要直面和解決問題,擴大和深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