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SDN概念誕生以來,SDN作為前沿技術的先鋒者獲得學術界與工業界的鼎力支持。SDN架構、技術的規范和發展得到ONF(開放網絡基金會)大力推動后,直到2012年,SDN才從實驗技術邁向網絡部署。在這之后, SDN的真正落地一直是業界致力于實現的方向。
這兩年SDN/NFV確實火得一塌糊涂。全球知名市場分析機構IHS Infonetics發布的《數據中心及企業級SDN軟硬件市場報告》顯示,2015年,使用SDN控制器和相關交換機的SDN市場將達到14億美元,與2014年相比將近增長100%。
誠然,從全球范圍來看,SDN確實得到了一些相較而言略為成功的商用部署:北美運營商在SDN領域進展最快,AT&T基于SDN技術已實現的“隨選網絡”服務;我國三大運營商已全面擁抱SDN/NFV,目前SDN已在多省的云數據中心落地,產生了初步成效;廠商也將SDN作為業務轉型的著力點,目前華為參與的數據中心SDN網絡建設項目就已有上百個,實際部署的也達到了數十個;華三攜手淘寶網建成了國內最大的SDN網絡;中興的ElasticNet系列解決方案已在全球部署了10多個SDN/NFV網絡。
2015年SDN市場的成果斐然,造成SDN商用部署已完美落地的假象。其實SDN和NFV的實際商用案例遠不及預期,國外調研機構Technology Business Research最新發布的針對SDN和NFV的調查報告顯示,2016年針對SDN和NFV的PoC(概念驗證)仍將持續,預計到2017年才能廣泛應用。
傳統的網絡設備供應商在說SDN,新興的初創公司也在談SDN,雖然都在說SDN,但明顯感覺不同。有基于OpenFlow的SDN,有基于業務驅動的SDN,有基于云和IT的SDN,還有基于光傳輸的SDN;有企業級SDN,有運營商級SDN,又來了個SD存儲,一方唱罷一方登場,好不熱鬧。
SDN用戶面臨的廠商鎖定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廠商鎖定必定給設備商帶來高額利潤,形成封閉和反應遲鈍的生態系統。ONF(開放網絡基金會)成立的目的就是避免廠商鎖定,防止廠商控制SDN的前途和命運,一旦在控制平面和轉發平面之間有了標準的通信接口,任何一家廠商都無法控制用戶。
SDN作為一種新型網絡創新架構,通過將網絡設備控制面與數據面分離,從而實現了網絡流量的靈活控制,為系統及應用的創新提供了良好的平臺,這也是邁向云計算不可或缺的演進步驟。就SDN技術本身而言,SDN功能齊備,性能卻堪憂。運營商對于SDN是寄予厚望的,但是SDN應用層能力弱,運營商陣營就又提出NFV。其實對于電信運營商來說,最大的挑戰來自于網絡運營和IT部門聯手部署SDN和NFV,大部分運營商還將在2016年繼續驗證SDN和NFV,并重點關注NFV遷移到主流應用上的問題。
再者,傳統企業業務三大件服務器、存儲和網絡,網絡的投資占比一直偏低。如果指望把傳統網絡設備技術升級到SDN,其投資占比也勢必會提升,但這與SDN “足夠便宜”、“多快好省地賺錢”的初衷又背離了。另一方面,運營商確實將增加NFV的投入,相比之下,SDN的投入將會相對滯后一些;而且就實現而言,NFV更容易實現。
但是SDN的全面商用落地還是指日可待的。人活著,一定要做有意義的事情。SDN就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值得程序員們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