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數據網絡企業動態 → 正文

愛立信攜思科御敵

責任編輯:jackye 作者:史燕君 沈璇平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5-11-23 09:10:00 本文摘自:國際金融報

愛立信與思科希望以戰略合作而非其他合作方式來達到“唯快不破”的效果。因為除了戰略合作,其他方式的過程都太過漫長,這對于尋求轉型的愛立信和思科來說,并不是最佳方案,此刻,他們更需要的是比對手更快的速度。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商場如戰場,這句話同樣適用。

面對諾基亞與阿朗的合并以及華為的快速擴張,通信業巨頭愛立信急忙拉攏思科作為“同盟軍”,選擇更快速的“戰略合作”方式而非“并購”來彌補之前落后的步伐。

11月9日,愛立信與思科宣布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預計到2018年,雙方將各自獲得10億美元的增量收入。

愛立信首席執行官衛翰思(Hans Vestberg)稱該項交易是一個“精選合作伙伴關系”。衛翰思表示,在長達13個月的對話過程里,兩家公司考慮過合資和其他合作形式,但未被接納,原因是“我們在該合作伙伴關系里將解決方案和產品放在第一位。這種形式比合并或合資更快些”。

思科首席執行官羅卓克在回應為何不采取“合并方式”時也表示,“我們可以從兩家獲得創新,這樣做我們可以即刻動手。”

確實,如今正值運營商向ICT(信息、通信和技術)轉型、融合之際,不管是對于占據全球移動通信網絡45%市場份額的通信巨頭愛立信來說,還是對于在云計算、路由器以及IP設備上握有巨大優勢的IT巨頭來說,都必須尋求應對市場新需求的妙招。

業內分析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一個是全球電信設備領域的領頭羊,一個是全球互聯網網絡設備領域的佼佼者,二者此次合作將左右未來電信、互聯網融合之后的市場格局。“諾基亞+朗訊”和“愛立信+思科”之間必將展開一場新的廝殺。

阻擊華為

在通信發展史上,成立123年之久的愛立信應該算是為數不多的百年老店。

但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談到愛立信,第一印象可能還是“索尼·愛立信”這個手機品牌。

在智能手機沒出現之前,愛立信曾是全球數一數二的手機廠商,其翻蓋手機T18的受歡迎程度不亞于如今的iPhone。索尼·愛立信是愛立信與日本索尼公司于2001年成立的合資公司,是與諾基亞、摩托羅拉并肩的手機廠商。但是2012年2月,愛立信將自己持有的50%索尼愛立信股份轉讓給了索尼公司,這也意味著愛立信徹底退出了手機市場。

事實上,近年來,“瘦身”一直是愛立信轉型的方式之一。與索尼·愛立信有著相似命運的還有愛立信與意法半導體成立的合資公司——意法·愛立信,這家芯片公司于2009年成立,僅維系了4年時間就被關閉,愛立信與意法半導體最終拆伙。就在去年9月,愛立信表態稱停止芯片開發。

與剝離業務同時進行的是裁員。今年6月底,愛立信宣布將在瑞典啟動裁員計劃,約2100個崗位受到影響,其中1700人不會分配新的職位,將直接離開公司。

對于這次裁員,愛立信官方表示,今年第二季度的重組費用約為25億瑞典克朗(約合3.04億美元),主要用于正常進行的重組和削減成本及提高效率計劃。其中,全球削減成本及提高效率計劃于去年11月13日公布,如果該計劃奏效,愛立信有望在2017年底前節約90億瑞典克朗。

盡管如此,愛立信仍坐在全球第一大通信設備廠商這把交椅上。只是目前來看,想必愛立信也感覺到,這把交椅開始坐得越來越不穩。

“電信與互聯網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尤其是華為等后起之秀的崛起給愛立信帶來了競爭壓力。”中投顧問IT行業研究員王寧遠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愛立信2013年、2014年營業收入分別為352億美元、293億美元,業績下滑達16.8%。而華為2013年、2014年運營商業務分別為271億美元、310億美元,業務卻增長了14.4%。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2014年,華為已經在業績上擊敗愛立信。

俗話說得好,“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也許是促使愛立信與思科結盟的直接原因。

說愛立信與華為是競爭關系可以理解,但思科與華為的競爭性似乎并不明顯。眾所周知,思科是美國的網絡設備商。公開資料顯示,思科在企業網、城域網以及接入領域有很強的競爭力;同時,路由交換是思科的業務強項,在全球電信網絡的高端路由器市場占有很高份額。

但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電信市場與互聯網市場逐漸融合,彼此之間的界限已變得模糊。據悉,為了適應市場的變化,華為在幾年前開始涉足網絡業務,實現了與電信業務的整合,徹底打通了電信與互聯網之間的壁壘,分設運營商業務BG(業務群)和企業業務BG來搶食市場,而這不可避免與思科的業務出現了交集。

數據顯示,思科至今在全球路由器市場仍握有49%的占有率,大幅領先市占率13%的華為,但華為在中國大陸已取代思科,成為最大路由器供應商。

分析人士認為,在電信網絡時代,華為已經擊敗了愛立信,思科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華為劍下的愛立信,這是思科所憂慮的。

抗衡“諾阿”

除了華為,讓愛立信與思科忌憚的還有諾基亞與阿爾卡特-朗訊(下稱“阿朗”)的聯手。

11月18日消息,諾基亞正式向阿朗以換股方式發起收購要約。

今年4月,諾基亞宣布將以156億歐元(約合16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阿朗。根據兩家簽署的諒解備忘錄,諾基亞將提出要約,全額收購阿朗已發行的證券,并在法國和美國以公開換股要約的方式進行合并,每一股阿朗股票兌換0.55股諾基亞新發股票。

截至今年10月,該交易得到了全部反壟斷機構的批準,包括美國司法部、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FIUS)和中國商務部。如果有足夠多的阿朗股東接受出價,并獲得諾基亞股東同意即可獲得達成該筆交易。

合并后,諾基亞網絡產品線進一步豐富,除了優勢的移動網絡業務外,還將吸納來自阿朗無線、光纖和IP網絡業務,尤其是IP路由、固網接入方面,阿朗市場優勢非常明顯。

從各通信公司2014年財報可以看到,五大設備商2014年財報從高到低排名依次為華為、愛立信、阿朗、諾基亞和中興通訊,收入分別為465億美元、293億美元、159億美元、154億美元和131億美元。諾基亞合并阿朗,意味著新諾基亞的營收排名超過愛立信躋身第二。

“諾基亞收購阿爾卡特-朗訊,借助后者強大的無線業務優勢,進行資源整合,將增加諾基亞解決方案與網絡(NSN)在全球無線基礎設施市場上的份額。”易觀智庫分析師朱大林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阿爾卡特是美國兩大運營商Verizon、AT&T最大的設備供應商,合并后,諾基亞將獲得兩大運營商的后續設備供應。

諾基亞宣布合并的新聞稿中也有提及:“合并后,公司的目標市場比當前諾基亞單獨的目標網絡市場擴大了大約50%,目標市場規模從大約840億歐元增至約1300億歐元,從而為諾基亞帶來了更強勁的增長前景。”

“諾阿”的合并無疑給愛立信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在發布會上,愛立信和思科均表示,在諾基亞斥資156億歐元收購阿爾卡特-朗訊之后,該公司以及中國電信設備制造商華為的崛起,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競爭壓力。為此,愛立信與思科將全方位展開合作。

衛翰思表示,與思科建立伙伴關系,能夠讓該公司立即擴大產品和服務提供范圍,速度要比該公司通過收購或自主開發互聯網設備更快。“與思科結盟,是更敏捷、更有效的選擇。我們從明天就可以進行合作”。

羅卓克則表示,通過與愛立信結盟,能夠讓公司在不卷入漫長的并購談判的情況下,迅速進入規模更大的市場,而且合作也不會產生太多的業務重疊問題。

“顯然,二者想用這種戰略合作的方式來避免更多時間的浪費,相比于諾基亞與阿朗的并購已經走過了大半個程序,若他們用同樣的方式追趕肯定來不及,而戰略合作的方式可以彌補落后的時間,甚至比對手更快達到雙方的融合。”一位不愿具名的電信業內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

影響幾何

“未來,雙方將圍繞電信互聯網展開合作。電信設備一直是愛立信的主營業務,但是近年來一直承受著較大的業績壓力,愛立信嘗試向互聯網設備方向轉型,思科能夠讓其快速進入互聯網設備市場;思科也能借助愛立信獲取更大規模的市場。”王寧遠認為,二者業務重合度并不高,甚至可以說,主營業務高度互補,兩者能夠通過合作,迅速地實現低成本擴大市場覆蓋率。

從雙方公布的合作戰略來看,這是經過深思熟路之后的結果。根據合作意向,雙方將在包括路由、數據中心、網絡、云、移動性、管理和控制,以及全球服務能力上開展深入合作。

在網絡層,愛立信與思科將攜手合作,在5G、云、IP和物聯網等領域,提供跨越整個網絡架構的端到端領導力,涵蓋范圍包括設備和傳感器、接入網和核心網,以及企業IT云。

與此同時,雙方合作所匯聚的全球服務能力,包括咨詢、集成以及為IT和網絡的管理運營提供支持的能力,將幫助客戶更快實現自身的業務轉型。

值得注意的是,愛立信與思科優勢互補,合計持有超過5.6萬項專利,每年投資110億美元于研發,擁有7.6萬名專業服務人員。

據介紹,該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將成為雙方在未來十年發展的關鍵推動力,并將在2016年開始獲得增量收益,預計到2018年,雙方各自的增量收益將增至10億美元以上。

那么,兩者合作將會對整個行業產生怎樣的影響?

“一個是全球電信設備領域的領頭羊,一個是全球互聯網網絡設備領域的佼佼者,二者此次合作將左右著未來電信、互聯網融合之后的市場格局。”王寧遠認為,歐洲網絡設備市場上,“諾基亞+朗訊”和“愛立信+思科”之間必將展開一場新的廝殺;在非洲、拉美以及中國等新興市場上,品牌數量更多,競爭更加激烈,到底華為、中興等后來者能否擴大市場份額,也值得期待。

不少分析人士表示,隨著電信、互聯網界限越發模糊,如何去面對更大的市場成了目前通信設備廠商該考慮的問題。在5G時代到來之前,大家都在囤積專利儲備的現在,此次合并的意義更加重大。根據業界的預測,5G最快將在2020年商用,在還有不到5年的窗口期內,全球的運營商及設備商已開始布局5G,可以肯定的是,愛立信拉上思科無疑加劇了5G的競爭。

睿信致成管理咨詢公司合伙人王丹青也認為,兩大巨頭的整合是一個優勢互補的過程,如果未來隨著合作深入有新的整合,將會是一個新的巨頭誕生。對于華為來說,肯定會產生一個新的壓力。但王丹青認為,華為不會在整合并購上有什么舉措,還是會更多地在產品市場的舉措和策略上做些針對性的調整。

為合并鋪路?

值得注意的是,雙方戰略合作的消息公布之后,就有市場傳言稱,基于這筆這項合作,思科最終有可能收購愛立信。

這一消息源于瑞典媒體的報道。報道稱,思科從一年前開始接觸愛立信,考慮收購后者。雖然兩家公司的談判一直在秘密進行之中,但迄今為止并未達成協議。

“思科目前希望與愛立信董事會及大股東達成收購協議。愛立信董事會主席雷夫·約翰森(Leif Johansson)對此已無能為力,因為愛立信反對被思科收購的勝算不大。”報道解釋,之所以無力抗爭的原因在于收購價格,“該價格將是愛立信作為一家獨立公司無法實現的,特別是在愛立信尚在為未來的前景感到一片迷茫的今天。”

不過,思科隨即否定了該消息,并表示該公司沒有興趣收購愛立信。思科發言人尼格爾·吉勒涅(Nigel Glennie)稱,思科目前正專注于該公司最近宣布的與愛立信達成的合作伙伴關系。

11月18日,衛翰思也代表愛立信方面對合并傳言作出回應,稱雙方從未討論過收購相關事宜。他說:“當前有市場傳聞稱,基于近期我們與思科達成的合作協議,思科最終可能收購愛立信。我要指出的是,近期宣布的這項合作我們已經談判了一年時間,在此期間我們并未談論過與并購相關的任何事宜。”

對此,王寧遠認為,就目前而言,同盟而非合并的方式給雙方很大的經營獨立性,正因為如此,雙方在合作期內將不可避免的產生一些摩擦,如何解決這些摩擦對合作的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能相互尊重、放低姿態、互補長短則可能實現1+1大于2的效果,反之亦然”。

“市場瞬息萬變,尤其是市場即將迎來5G時代,稍有不慎就可能會從領先者淪為落后者,所以并不排除二者最終會走向合并。”王寧遠認為,愛立信和思科同為世界級設備制造商,具有強大的技術及品牌實力,短時間內無法確定誰“屈服”于誰,過于龐大的體態也意味著二者的合并將面臨多重阻礙,所以此次合作,也有可能是二者合并的一個緩沖期。

王丹青對記者表示,兩個大公司的合作都是一個漫長、痛苦的過程,會涉及到品牌、產品等多個方面,很多時候即便商議上達成并購,但在實際的業務整合中也是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不排除此次合作是一個雙方合作加深、了解磨合的過程,之后可能會逐步實現雙方資源的對接,優勢的互補,慢慢探索雙方更加適合的合作方式”。

關鍵字:思科發言人全球移動通信網

本文摘自:國際金融報

x 愛立信攜思科御敵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數據網絡企業動態 → 正文

愛立信攜思科御敵

責任編輯:jackye 作者:史燕君 沈璇平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5-11-23 09:10:00 本文摘自:國際金融報

愛立信與思科希望以戰略合作而非其他合作方式來達到“唯快不破”的效果。因為除了戰略合作,其他方式的過程都太過漫長,這對于尋求轉型的愛立信和思科來說,并不是最佳方案,此刻,他們更需要的是比對手更快的速度。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商場如戰場,這句話同樣適用。

面對諾基亞與阿朗的合并以及華為的快速擴張,通信業巨頭愛立信急忙拉攏思科作為“同盟軍”,選擇更快速的“戰略合作”方式而非“并購”來彌補之前落后的步伐。

11月9日,愛立信與思科宣布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預計到2018年,雙方將各自獲得10億美元的增量收入。

愛立信首席執行官衛翰思(Hans Vestberg)稱該項交易是一個“精選合作伙伴關系”。衛翰思表示,在長達13個月的對話過程里,兩家公司考慮過合資和其他合作形式,但未被接納,原因是“我們在該合作伙伴關系里將解決方案和產品放在第一位。這種形式比合并或合資更快些”。

思科首席執行官羅卓克在回應為何不采取“合并方式”時也表示,“我們可以從兩家獲得創新,這樣做我們可以即刻動手。”

確實,如今正值運營商向ICT(信息、通信和技術)轉型、融合之際,不管是對于占據全球移動通信網絡45%市場份額的通信巨頭愛立信來說,還是對于在云計算、路由器以及IP設備上握有巨大優勢的IT巨頭來說,都必須尋求應對市場新需求的妙招。

業內分析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一個是全球電信設備領域的領頭羊,一個是全球互聯網網絡設備領域的佼佼者,二者此次合作將左右未來電信、互聯網融合之后的市場格局。“諾基亞+朗訊”和“愛立信+思科”之間必將展開一場新的廝殺。

阻擊華為

在通信發展史上,成立123年之久的愛立信應該算是為數不多的百年老店。

但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談到愛立信,第一印象可能還是“索尼·愛立信”這個手機品牌。

在智能手機沒出現之前,愛立信曾是全球數一數二的手機廠商,其翻蓋手機T18的受歡迎程度不亞于如今的iPhone。索尼·愛立信是愛立信與日本索尼公司于2001年成立的合資公司,是與諾基亞、摩托羅拉并肩的手機廠商。但是2012年2月,愛立信將自己持有的50%索尼愛立信股份轉讓給了索尼公司,這也意味著愛立信徹底退出了手機市場。

事實上,近年來,“瘦身”一直是愛立信轉型的方式之一。與索尼·愛立信有著相似命運的還有愛立信與意法半導體成立的合資公司——意法·愛立信,這家芯片公司于2009年成立,僅維系了4年時間就被關閉,愛立信與意法半導體最終拆伙。就在去年9月,愛立信表態稱停止芯片開發。

與剝離業務同時進行的是裁員。今年6月底,愛立信宣布將在瑞典啟動裁員計劃,約2100個崗位受到影響,其中1700人不會分配新的職位,將直接離開公司。

對于這次裁員,愛立信官方表示,今年第二季度的重組費用約為25億瑞典克朗(約合3.04億美元),主要用于正常進行的重組和削減成本及提高效率計劃。其中,全球削減成本及提高效率計劃于去年11月13日公布,如果該計劃奏效,愛立信有望在2017年底前節約90億瑞典克朗。

盡管如此,愛立信仍坐在全球第一大通信設備廠商這把交椅上。只是目前來看,想必愛立信也感覺到,這把交椅開始坐得越來越不穩。

“電信與互聯網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尤其是華為等后起之秀的崛起給愛立信帶來了競爭壓力。”中投顧問IT行業研究員王寧遠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愛立信2013年、2014年營業收入分別為352億美元、293億美元,業績下滑達16.8%。而華為2013年、2014年運營商業務分別為271億美元、310億美元,業務卻增長了14.4%。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2014年,華為已經在業績上擊敗愛立信。

俗話說得好,“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也許是促使愛立信與思科結盟的直接原因。

說愛立信與華為是競爭關系可以理解,但思科與華為的競爭性似乎并不明顯。眾所周知,思科是美國的網絡設備商。公開資料顯示,思科在企業網、城域網以及接入領域有很強的競爭力;同時,路由交換是思科的業務強項,在全球電信網絡的高端路由器市場占有很高份額。

但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電信市場與互聯網市場逐漸融合,彼此之間的界限已變得模糊。據悉,為了適應市場的變化,華為在幾年前開始涉足網絡業務,實現了與電信業務的整合,徹底打通了電信與互聯網之間的壁壘,分設運營商業務BG(業務群)和企業業務BG來搶食市場,而這不可避免與思科的業務出現了交集。

數據顯示,思科至今在全球路由器市場仍握有49%的占有率,大幅領先市占率13%的華為,但華為在中國大陸已取代思科,成為最大路由器供應商。

分析人士認為,在電信網絡時代,華為已經擊敗了愛立信,思科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華為劍下的愛立信,這是思科所憂慮的。

抗衡“諾阿”

除了華為,讓愛立信與思科忌憚的還有諾基亞與阿爾卡特-朗訊(下稱“阿朗”)的聯手。

11月18日消息,諾基亞正式向阿朗以換股方式發起收購要約。

今年4月,諾基亞宣布將以156億歐元(約合16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阿朗。根據兩家簽署的諒解備忘錄,諾基亞將提出要約,全額收購阿朗已發行的證券,并在法國和美國以公開換股要約的方式進行合并,每一股阿朗股票兌換0.55股諾基亞新發股票。

截至今年10月,該交易得到了全部反壟斷機構的批準,包括美國司法部、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FIUS)和中國商務部。如果有足夠多的阿朗股東接受出價,并獲得諾基亞股東同意即可獲得達成該筆交易。

合并后,諾基亞網絡產品線進一步豐富,除了優勢的移動網絡業務外,還將吸納來自阿朗無線、光纖和IP網絡業務,尤其是IP路由、固網接入方面,阿朗市場優勢非常明顯。

從各通信公司2014年財報可以看到,五大設備商2014年財報從高到低排名依次為華為、愛立信、阿朗、諾基亞和中興通訊,收入分別為465億美元、293億美元、159億美元、154億美元和131億美元。諾基亞合并阿朗,意味著新諾基亞的營收排名超過愛立信躋身第二。

“諾基亞收購阿爾卡特-朗訊,借助后者強大的無線業務優勢,進行資源整合,將增加諾基亞解決方案與網絡(NSN)在全球無線基礎設施市場上的份額。”易觀智庫分析師朱大林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阿爾卡特是美國兩大運營商Verizon、AT&T最大的設備供應商,合并后,諾基亞將獲得兩大運營商的后續設備供應。

諾基亞宣布合并的新聞稿中也有提及:“合并后,公司的目標市場比當前諾基亞單獨的目標網絡市場擴大了大約50%,目標市場規模從大約840億歐元增至約1300億歐元,從而為諾基亞帶來了更強勁的增長前景。”

“諾阿”的合并無疑給愛立信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在發布會上,愛立信和思科均表示,在諾基亞斥資156億歐元收購阿爾卡特-朗訊之后,該公司以及中國電信設備制造商華為的崛起,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競爭壓力。為此,愛立信與思科將全方位展開合作。

衛翰思表示,與思科建立伙伴關系,能夠讓該公司立即擴大產品和服務提供范圍,速度要比該公司通過收購或自主開發互聯網設備更快。“與思科結盟,是更敏捷、更有效的選擇。我們從明天就可以進行合作”。

羅卓克則表示,通過與愛立信結盟,能夠讓公司在不卷入漫長的并購談判的情況下,迅速進入規模更大的市場,而且合作也不會產生太多的業務重疊問題。

“顯然,二者想用這種戰略合作的方式來避免更多時間的浪費,相比于諾基亞與阿朗的并購已經走過了大半個程序,若他們用同樣的方式追趕肯定來不及,而戰略合作的方式可以彌補落后的時間,甚至比對手更快達到雙方的融合。”一位不愿具名的電信業內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

影響幾何

“未來,雙方將圍繞電信互聯網展開合作。電信設備一直是愛立信的主營業務,但是近年來一直承受著較大的業績壓力,愛立信嘗試向互聯網設備方向轉型,思科能夠讓其快速進入互聯網設備市場;思科也能借助愛立信獲取更大規模的市場。”王寧遠認為,二者業務重合度并不高,甚至可以說,主營業務高度互補,兩者能夠通過合作,迅速地實現低成本擴大市場覆蓋率。

從雙方公布的合作戰略來看,這是經過深思熟路之后的結果。根據合作意向,雙方將在包括路由、數據中心、網絡、云、移動性、管理和控制,以及全球服務能力上開展深入合作。

在網絡層,愛立信與思科將攜手合作,在5G、云、IP和物聯網等領域,提供跨越整個網絡架構的端到端領導力,涵蓋范圍包括設備和傳感器、接入網和核心網,以及企業IT云。

與此同時,雙方合作所匯聚的全球服務能力,包括咨詢、集成以及為IT和網絡的管理運營提供支持的能力,將幫助客戶更快實現自身的業務轉型。

值得注意的是,愛立信與思科優勢互補,合計持有超過5.6萬項專利,每年投資110億美元于研發,擁有7.6萬名專業服務人員。

據介紹,該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將成為雙方在未來十年發展的關鍵推動力,并將在2016年開始獲得增量收益,預計到2018年,雙方各自的增量收益將增至10億美元以上。

那么,兩者合作將會對整個行業產生怎樣的影響?

“一個是全球電信設備領域的領頭羊,一個是全球互聯網網絡設備領域的佼佼者,二者此次合作將左右著未來電信、互聯網融合之后的市場格局。”王寧遠認為,歐洲網絡設備市場上,“諾基亞+朗訊”和“愛立信+思科”之間必將展開一場新的廝殺;在非洲、拉美以及中國等新興市場上,品牌數量更多,競爭更加激烈,到底華為、中興等后來者能否擴大市場份額,也值得期待。

不少分析人士表示,隨著電信、互聯網界限越發模糊,如何去面對更大的市場成了目前通信設備廠商該考慮的問題。在5G時代到來之前,大家都在囤積專利儲備的現在,此次合并的意義更加重大。根據業界的預測,5G最快將在2020年商用,在還有不到5年的窗口期內,全球的運營商及設備商已開始布局5G,可以肯定的是,愛立信拉上思科無疑加劇了5G的競爭。

睿信致成管理咨詢公司合伙人王丹青也認為,兩大巨頭的整合是一個優勢互補的過程,如果未來隨著合作深入有新的整合,將會是一個新的巨頭誕生。對于華為來說,肯定會產生一個新的壓力。但王丹青認為,華為不會在整合并購上有什么舉措,還是會更多地在產品市場的舉措和策略上做些針對性的調整。

為合并鋪路?

值得注意的是,雙方戰略合作的消息公布之后,就有市場傳言稱,基于這筆這項合作,思科最終有可能收購愛立信。

這一消息源于瑞典媒體的報道。報道稱,思科從一年前開始接觸愛立信,考慮收購后者。雖然兩家公司的談判一直在秘密進行之中,但迄今為止并未達成協議。

“思科目前希望與愛立信董事會及大股東達成收購協議。愛立信董事會主席雷夫·約翰森(Leif Johansson)對此已無能為力,因為愛立信反對被思科收購的勝算不大。”報道解釋,之所以無力抗爭的原因在于收購價格,“該價格將是愛立信作為一家獨立公司無法實現的,特別是在愛立信尚在為未來的前景感到一片迷茫的今天。”

不過,思科隨即否定了該消息,并表示該公司沒有興趣收購愛立信。思科發言人尼格爾·吉勒涅(Nigel Glennie)稱,思科目前正專注于該公司最近宣布的與愛立信達成的合作伙伴關系。

11月18日,衛翰思也代表愛立信方面對合并傳言作出回應,稱雙方從未討論過收購相關事宜。他說:“當前有市場傳聞稱,基于近期我們與思科達成的合作協議,思科最終可能收購愛立信。我要指出的是,近期宣布的這項合作我們已經談判了一年時間,在此期間我們并未談論過與并購相關的任何事宜。”

對此,王寧遠認為,就目前而言,同盟而非合并的方式給雙方很大的經營獨立性,正因為如此,雙方在合作期內將不可避免的產生一些摩擦,如何解決這些摩擦對合作的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能相互尊重、放低姿態、互補長短則可能實現1+1大于2的效果,反之亦然”。

“市場瞬息萬變,尤其是市場即將迎來5G時代,稍有不慎就可能會從領先者淪為落后者,所以并不排除二者最終會走向合并。”王寧遠認為,愛立信和思科同為世界級設備制造商,具有強大的技術及品牌實力,短時間內無法確定誰“屈服”于誰,過于龐大的體態也意味著二者的合并將面臨多重阻礙,所以此次合作,也有可能是二者合并的一個緩沖期。

王丹青對記者表示,兩個大公司的合作都是一個漫長、痛苦的過程,會涉及到品牌、產品等多個方面,很多時候即便商議上達成并購,但在實際的業務整合中也是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不排除此次合作是一個雙方合作加深、了解磨合的過程,之后可能會逐步實現雙方資源的對接,優勢的互補,慢慢探索雙方更加適合的合作方式”。

關鍵字:思科發言人全球移動通信網

本文摘自:國際金融報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军事| 永城市| 新野县| 聂拉木县| 山丹县| 湘潭县| 博白县| 宜君县| 皋兰县| 津市市| 敖汉旗| 綦江县| 桦南县| 儋州市| 江山市| 拜城县| 茌平县| 昌宁县| 木兰县| 虞城县| 麻江县| 麟游县| 怀安县| 锡林浩特市| 桦南县| 临朐县| 柘荣县| 宝应县| 永清县| 白水县| 邵东县| 汾西县| 玉溪市| 南乐县| 临城县| 腾冲县| 清徐县| 修武县| 西林县| 绵竹市| 安塞县|